作者归档:吴方言

关于吴方言

生而减熵

越来越不懂

我在等待睡意,却总觉得漫无边际,于是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时间,明天凌晨两点。

没有感情的日子,好像时间过很快。没有很快乐,也没有不快乐。好像不应该这样,但是又只能这样,忙起来感觉什么都不缺,空下来才发现什么都没有。以为早就没有了生活的委屈,却不知原来自己仍然在恐惧。到了这个需要做好一切准备的年纪,却突然发现有些事竟然从未准备好。

害怕轮回,那种一旦开始下去,就无法回头的轮回,那种旋转门兜着圈子转不完似的轮回,那种最后令人悲伤痛苦的轮回。这样的话,去推那扇旋转门是正确的事吗。其实我到底在害怕什么?连我自己也说不上,这说得好像是在放弃什么一样。说放弃,又似乎太抬举自己了。自己有什么了呢?得到什么了呢?没有吧。除了那一点点侥幸的希望。我从不习惯患得患失的忧虑,它竟在今夜放肆弥漫。我该做些什么,才能把它赶走。

没有感情的日子,好像时间过很快。明明只是打了几行字,却已凌晨两点。还不想睡,今天我很自私。

非典型性感冒

人生如梦,似水流年。在床上躺了一天,终于打起些精神扶着墙摇摇晃晃地站起来,想不到再来这儿写点什么,竟是一副风烛残年的样子。

面对恶疾,我乐观依旧。然而残酷的现实又不得不让我唏嘘不已,这是一种用目前已知科学无法真正具体解释的顽疾,患此病的人会逐渐失去从语言到行为的一切控制。

疾病初始,临床上首先会有喉咙干涩的异物感,这种感觉就像有人强行在你喉咙口塞了一团棉花,由此引发的一项并发症便是不分场合不受控制的想破口大骂,却因喉咙疼痛只能勉强对上嘴型。

该症二期表现是思绪混乱意识开始模糊。面对工作联系开始满口喷粪语无伦次,给手机好友安上各式各样的奇怪标签,甚至胡乱在淘宝上下单买了本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与秩序重建》(所幸烂书只有盗版总算没乱花钱)。

迷迷懵懵,昏昏沉沉,失去智商,竟是一副风烛残年的样子。

恐怖的疾病终究没能摧毁我控制理智的最后一根神经,看病去。医生非常惊讶,她表示在病情发展到无可换回的三期(在家随地吐痰)之前,还没有见过像我这般行动如此迅速果决的病患。好消息!我的病有治了。

拿药单领了药,保安突然按住我要我做新冠检测。果然上帝在给你开门的同时给你关了一扇窗,我行动迟缓地跟着走向走廊最后一间小房。检测的大叔麻溜地戴上手套,拿着鼻咽拭子让我将头摆向左边(以防喷嚏秽物喷在站在右侧的他),随即扑哧一捅,只觉脑干酥麻的异物感像电流遍布全身,就像有人强行在你鼻咽口塞了一团棉花,由此刺激的即时并发症便是不分场合不受控制的想破口大骂,却因鼻咽疼痛只能勉强对上嘴型。

好在,我的病情总算是要开始得到控制了。希望该症大多数患者像我一样,在可怕的第三期前停住脚步,善莫大焉。

基本上写到这里,文章就应该要结束了。但奇怪的是,总有一种奇怪的力量驱使我为这个神秘的病症继续书写,好像不这么做我的病就绝对好不了一样,真是没有地方讲理呢。

该症发展到第四期就是绝对的病入膏肓。统计上此症晚期患者并不常见,但一经发现危害极大。四期患者的显著病症是幻想平等渴望尊严,走到哪儿都是满嘴实话,固执己见甚至妄图凴一己之力改造社会。晚期病患同时表现出对大量阅读与四处游历的渴望,且坚决否认自己是所谓沉默的大多数,故推测已发展出与精神疾病协调的有关特质。

最令人担忧的是,四期病患还会进化出高度传染性,毕竟人病到这一步,想必DNA肯定也要发生变异的啊。对于这个阶段的病患,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呼吁国家彻底隔离这样的病人,一个十四天没有好转,那就再来一个十四天,循环往复,直到永远。这是正确,必须,且唯一的做法。

人生如梦,似水流年。当月明星稀枯藤老树,当口水哈喇风烛残年,四期患者将永远离我们远远的,在一个我们谁都找不到的地方。

密码保护:美国大选观察日志(二)

此内容受密码保护。如需查阅,请在下列字段中输入您的密码。

Research: China Online Poker Glimpse

Short brief about the law against online poker in China, how does it work?

Online gambling is illegal in China, making online poker games essentially dead in the country. There are no Chinese legally owned or operated poker sites. As far as the players go, they aren’t breaking the law because it’s not against the law to gamble online, but this still doesn’t mean the government wishes people to play. China is well known for its censoring of the internet and can and will block any websites it does not feel to be appropriate for its people, and this includes gambling and online poker websites.

Despite this, players have found ways and means to play online. And online operators are becoming more innovative in their offerings by not having “real money” transactions but instead use alternatives that can be converted to cash. Officials here do realize that given that there are no Chinese online poker sites, no one is breaking the law as far as far as operating these sites, as the Chinese recognize that these sites are outside their jurisdiction, something that not all countries properly admit to. But once again, in China, Mah-jong and poker games are taken off the approval list following a wave of earlier government crackdowns over concerns that such titles may connected to illegal gambling.

Can people download poker apps?

June 2018, a major crackdown, known as Chinese Black Friday, occurred in China. The government banned all online poker applications, removing them from App Stores, and going as far as forbidding the promotion of Poker on any Social Media. It’s not that they always block poker websites, but this can certainly happen here, although the first thing you need to know is that this blocking is limited to the online poker website itself. People aren’t blocked from playing there, the most they can be blocked from is downloading the software, and once they do that, they are in the clear.

The Chinese have been well accustomed to getting around censorship, and the use of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to access the internet is very popular in general because of the Great wall firewall, and this is the tool that online poker players use to get around these poker related restrictions.

So, all you do is log on to the network and then you can travel to any site you wish without government detection, Android APK and IOS “Enterprise” workaround solves the problem. So there are now a lot of online poker players living in China and while there is still a lot of room for growth, as not everyone is aware of this means of playing, the market here is expected to continue to grow.

Can people pay for the online apps? How online payment works for those apps?

Yes, they can, but not through an official way. We all understand the APP is totally free but for playing games need real money. Taking example of Poker Master, which is not a cash deposit site, player can do an in-app purchase for getting some virtual items, but for playing in the games their funds will flow to home game host or the agent who raises the game with gateway/mobile payment methods. Taking example of Poker King, which is a cash deposit site, they have payment service provider to allow players directly deposit/withdrawal with both gateway/mobile payment methods.

Information about prices of poker apps and prices of all features inside poker apps.

Note: *   screenshots attached, ** means in-app best seller

Poker Master Store/Mall

Red Dragon Poker Store/Mall

How player pays in Poker King Club?

How player pays in Red Dragon Poker?

Download for the whole document.

Research: Open Face Chinese Poker

Hi Poker

Level: 1/2/3/5, 10/20/30, 50/100

Game Type: Normal(普通模式), Super(血战模式), Ultimate(血进血出), Bleeding(血流成河)

Joker Mode: With Joker(有癞子), No Joker(无癞子)

Dealing: Sequence(顺序发牌), Concurrent(同时发牌)

View: Horizontal(横板), Vertical(竖版)

Bleeding: Head cards to Fantasyland, three of a kind 17 cards, AA 16 cards, KK 15 cards, QQ 14 cards, Players stay into fantasylands will get same amount of cards as his/her first fantasyland.

Volume: In the past, highest estimate number 1000 tables/day (including tables existing very short period), valid 800 tables/day in total.

「Hi Poker」 was called 「Ace Poker」 back to late 2017, its registered numbers at that time was about 88,000 players with duplicated accounts counted (unique players ~ 40% – 35,000 players). In October 2018 「Ace Poker」 finally changed to the name,「Hi Poker」.

It is said that「Hi Poker」 was going to develop their anti-collusion system since 2019. It will randomly choose players asking for a voice message verification during a game. Also, it is said the system will randomly burn a card from the deck and shows to all players in order to interrupt and mislead bots’ calculation system. This sounds promising for security and player experience but nothing came out until today.

There is one unique function on this platform named 「Maximize Boost」 (一键最大) during the play, when players click this button it can automatically sort your cards which maximize the points for this fantasyland hand. It costs virtual coins and proved it’s popular among the players (Revenue come from this can up to highest¥400,000/month). By the way the estimate revenue comes from their virtual coins is about average¥300,000/month.

「Hi Poker」 has stopped running because of the massive 「judicial freeze accounts incident」 happened in early June last year and back online after several months, it is believed that 「Hi Poker」 has business relationship with some major OFC alliance owners from Poker Master. For these alliance owners (so-called 「主机」), they have powerful resources which may finally lead them to target on planting their mini-games API into platforms like 「Hi Poker」.

Poker Master

Level: 1/2/3/5, 5/10/20, 50/100

Game Type: Normal(普通模式), Super(血战模式), Ultimate(血进血出)

Joker Mode: With Joker(有癞子), No Joker(无癞子)

Dealing: Sequence(顺序发牌), Concurrent(同时发牌)

View: Vertical(竖版)

Fantasyland: Three of a kind gets 16 or 17 cards, setup before game starts.

Volume: In the past, highest estimate number 2000 tables/day (including tables existing very short period), valid 1100 tables/day in total. Now, it’s hard to have even one $50 table. During the day, 6-7 tables could be seen up to $20. When the peak time arrives, $50 table become available and may just stay one table.

According to the inner voice from 「Poker Master」, OFC players didn’t grow and there are only 2-3 big alliance owners are hosting for OFC games for long-term business. Also, the OFC bots are everywhere in Poker Master which keeps decreasing the OFC players’ willing of play. Before Poker Master was beaten by bots it can up to 12 tables of $50 and dozens of $5/$10 at the same time but now you can hardly see any high-stake tables.

Platform seems no attention or plans on making any changes for its OFC users as player resource are basically controlled by hosts and 「Poker Master」 is a credit site not a deposit site. Even though, these players will stick to those alliance owners and it’s worth to keep an eye on what will these host do with the traffic. Just like I mentioned before about 「Hi Poker」, inner source shows host from 「Poker Master」 has worked with 「Hi Poker」 already and might planning to do something. I won’t be surprised if there is another new OFC platform comes out in China.

Stakes/ClubsHi PokerPoker MasterPoker ClansFish Poker
0.1($0.01)×××
0.2($0.03)×××
0.5($0.07)×××
1($0.14)
2($0.29)
3($0.43)×
5($0.71)
10($1.43)×
20($2.86)×
30($4.29)×
50($7.14)×
100($14.29)×
Normal Stakes/Clubs Size (CNY/USD)

Poker Clans (Deposit Site)

Level: 0.1/0.2/0.5, 1/2/5

Game Type: Normal(普通模式), Super(血战模式), Ultimate(血进血出)

Joker Mode: With Joker(有癞子), No Joker(无癞子)

Dealing: Sequence(顺序发牌), Concurrent(同时发牌)

View: Vertical(竖版)

Hand PointsJackpot Bonus
55-65Blinds*100
66-75Jackpot*5%
76-85Jackpot*20%
86-95Jackpot*40%
>95Jackpot*80%

Volume: 200-300 could be the biggest number of players online at the same time. Tables’ number is big but including tables existing very short period (5-10mins), it’s more like PokerStars 「ZOOM」 game which made me very hard to estimate how many tables they have each day.

Player pool is small and since the platform is target on micro stake players it doesn’t have a high margin. The good thing for 「Poker Clans」 is it’s a cash deposit site and its online MTT has a stable traffic of 2,000-3,000 ppl at the same time which provide its OFC a certain liquidity. As a manner of fact, 「Poker Clans」 is going to launch its mini games (Featuring 「Texas Cowboy」 as 「Coming Soon」) aiming to increase its revenue.

But still, if its strategy is only focusing on Chinese micro stakes then it will never be competitive because players won’t trust it (net deposit increase) unless its brand can go as big as Poker King or other cash deposit sites. When we come back to OFC in 「Poker Clans」, it still has a potential to go big if the platform can be more diversification and make good use of its unique feature 「Jackpot」.

FeaturesHi PokerPoker MasterPoker ClansFish Poker
Normal Type
Super Type
Ultimate Type
Bleeding Type×××
English Verison××
First Fantasyland1716/171716/17
Joker/No Joker
Sequence
Concurrent
Horizontal××
Vertical
JackPot×××
Maximize Boost×××
Features Landscape

Fish Poker

Level: 1/2/3/5, 10/20/30, 50/100

Game Type: Normal(普通模式), Super(血战模式), Ultimate(血进血出)

Joker Mode: With Joker(有癞子), No Joker(无癞子)

Dealing: Sequence(顺序发牌), Concurrent(同时发牌)

View: Horizontal(横板), Vertical(竖版)

Fantasyland: Three of a kind gets 16 or 17 cards, setup before game starts.

Volume: In the past, highest estimate number 150 tables/day, 6-7 tables up to $20 at the same time.

Players mainly form Chongqi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Xian City and Shanxi Province, and a few groups of players come from Beijing and Zhejiang Province. This territoriality shows the path of its marketing which also means most of the hosts in Fish Poker stays in above areas/cities in mainland China.

「Fish Poker」 turned out to just have a tiny market share of OFC, its OFC games are all relied on club hosts and missing of the alliance structure also restricted the growing of those clubs. This just made all club hosts discrete which for sure restricts the scale of its traffic eventually.

Stakes/ClubsHi PokerPoker MasterPoker ClansFish Poker
0.1($0.01)××25×
0.2($0.03)××××
0.5($0.07)××18×
1($0.14)35152
2($0.29)35151
3($0.43)××××
5($0.71)310151
10($1.43)212×2
20($2.86)17××
30($4.29)××××
50($7.14)×1××
100($14.29)××××
OFC table volumes (GMT+8 Evening)

OFC Player Landscape

I will define the OFC players into two groups, A & B.

Group A are those players who play the private games hosted by agents or alliance. They will be raked heavily by the game organizers and most of them can be found on 「Poker Master」, 「Hi Poker」 and 「Poker Clans」. Group B are those who play regular games in public hall or held private games by themselves where they won’t be raked that much. It is believed that in 2017 all users belong to group A and then started to switch to group B since the players noticed that they can’t profit because of variety reasons such as rake, pro and cheats . Now the scale of group B players is much bigger than group A players.

It is believed that there are around 80% of the group B players play in 「Poker Master」 and around 15% in 「Hi Poker」. If we see the market as a $100 cake to buy, I believe the group B players can afford $90 and the group A can only afford $10. Especially when the group B players have formed a stickiness to platforms, there are chances they may just switch between group A and B over and over again. After-all player stickiness is the increased chance to utilize the same product or service that was bought in the last time period. Overall, the growth speed of OFC players are extremely slowly in China and also missing good local platforms which is very unlikely to happen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 Asian Sportsbooks

Legal Landscape of the Region

JURISDICTIONSLEGALITY OF ONLINE SPORTS BETTINGDO ANY ONLINE BETTING SITES ALLOW PLAYERS FROM HERE?
China*Illegal, except via state-run sitesYes
IndiaProbably legalYes
Hong Kong SARIllegal, except via state-run sitesYes
Macau SARLegalYes
MalaysiaProbably legalYes
PhilippinesIllegal, except via state-run sitesYes
SingaporeIllegal, except via state-run sitesYes, but very few
South KoreaProbably legalYes
ThailandIllegal, except via state-run sitesYes

* The laws of mainland China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u) prohibit almost all forms of gambling, including online sports betting. The only exceptions are government-run gambling terminals and lotterie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taken steps to restrict access to online betting sites, though many residents have found ways around this (usually by purchasing a VPN) and many online sportsbooks hosted in foreign countries offer their services to people in China.

Key Factors in Asians Choosing a Sportsbook

Safety/Anonymity: Since so many countries in Asia render it illegal to use offshore sportsbooks, finding a site that will keep personal information secure and can process transactions in a way that doesn’t hand over banking details to third parties is often a big concern.

Accessibility: Accessibility is about more than just bare access. Users want to be able to log-in from anywhere these days, no matter the time of day or the platform. It’s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mmon for bettors to make wagers on their mobile devices anytime in a day.

Ease of Use: Does the sportsbook have a user-friendly look? Does it offer support services in users’ preferred language? Is it clear how to deposit and withdraw? All above will affect how enjoyable their experience is.

How Do Chinese Residents Deposit & Withdraw?

The authorities strictly regulate and block financial transactions with online sportsbooks. As with many countries in Asia, the best option for Asian bettors is likely an e-wallet such as 「Neteller」 or 「Skrill」. And for Chinese bettors, the option is likely the two dominated online payments, 「WeChat Pay」 and 「AliPay」 (China version of 「Paypal」 or 「Square」).

Asian Sportsbook Business Model Landscape

In Asia, the betting market is quite large but uncoordinated. However, in early 2017, the Asian sector has become a leader in the field of global betting, and it continues to hold the leading positions.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40% of bets in the world are placed in Asia. The bookmaker’s list in the Asian betting market is growing every year, and so far, the players’ demand outpaces supply.

Asian bookmakers, like their colleagues from other regions of the world, mostly work under offshore licenses from the Philippines, the Isle of Man, Macau,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The policy of the Eastern bookmaker’s offices is different from the Western, so they have gained a certain reputation that allows them to attract professional bette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For example, in Asia, they do not have limits of bets for experienced players who carry out their analysis.

European Bookmakers | 1X2 Bets | Fixed Odds

This is the oldest model. These bookmakers simply offer odds on matches and customers can bet on these events. This model is more profitable for European bookmakers and crush 98%+ of the people who are using them not only because this is not a fair model (they take huge margins on the odds) but also only allow small or losing players to bet with them. Winners are not welcome, specially not if they bet big and understand how to exploit their entire model.

Here is an example of a 1X2 bet on a Champions League math from Bet365. FC Barcelona wins @ 1.16 / Draw @ 7.00 / Boavista FC wins @ 20.00, we can figure out the margin, (1/1.16)+(1/7.00) + (1/20.00) = 1.0549 (The 5.49% is the margin).

The reason they are also called 1×2 or Fixed odds bookmakers is because they mainly focus on Win-Draw-Lose outcomes and the odds are not directly affected by money that is being bet. They also offer a very big variety of special bets like over-under, correct score, both teams to score, goalscorers and so on. These types of bets are charged with bigger profit margin. Bookmakers in this category are nearly all the bookmakers the big betting public know. Some of the European 1×2 bookmakers are Unibet, Bet365, Ladbrokes, William Hill, bwin. Since these bookmakers allow no big winning players, they don’t have to fear huge losses. This is their weak point as odds adjustment often is slow and can be exploited.

Exchanges

These types of bookmakers directly link players and charge a commission for their services and do not risk losing money in the process. Betfair™ and Matchbook are the biggest examples. Exchanges like Betfair™ are mostly used for sports trading since the commission fee only is charged on the net winnings.

Though exchanges are getting popular globally, Asian players still love fixed odds plus Asian handicap which will be explained as below.

Asian Bookmakers | Asian Handicap | Dynamic Odds

These types of bookmakers offer a newer model that is much fairer overall. Unlike 1×2 bookmakers, they focus on Asian handicaps to offer 50%-50% type bets on a football match which allows then to offer dynamic lines that move directly based on the money that comes in. For example, if 50%-50% odds are Home 1.952 – Away 1.952 and I bet let’s say 1000€ on the home side the odds will instantly change to 1.892-2.01. This way they created a self-regulating system where the market sets the price. They allow for bigger bets and winning players are welcome as they help them set the lines correct. The way they make profit is by having huge turnovers which allows them to only changer small margins compared to the European business model. A side effect is that most of the times the odds are set very tight. Another important to know is that big money always comes into the Asian market first and the European market adjust their odds based on the this a tiny bit later. The most used Asian bookmakers are Pinnacle, SBOBET, ISN, 188Bet

How Asian Handicaps work? Asian handicaps work like handicaps in NBA or NFL with the only difference that sometimes there is a “half win” or a “half loss” where part of the stake is returned. The over / under lines work in a similar way. It might be confusing at first, but it will become clear and easy to understand as the picture below.

7 differences about the Asian Sportsbook (compares to European)

  1. Their traders take positions in games and keep the prices. Others just follow the market. This also means that most of these Asian sportsbooks attract many arbitrage activities, they do not block professional gamblers who place only bets without risks.
  2. Websites are simple, user friendly and usually available in more Asian languages: English,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Chinese, Indonesian, Korean, Vietnamese, Thai and sometimes Japanese even.
  3. Have more focus on the Asian Handicap market.
  4. Lower margin (maybe lowest) and average odds are much higher than traditional books.
  5. Football odds are extremely competitive, they offer high limits and allow the duplication of the selected outcomes. However, the prices for the other sports are not the best.
  6. 24-hour customer support via email, telephone and Live Chat in Chinese.
  7. They never bar from the withdrawal of winnings, no matter how large they may be.

Asian Sportsbook Types

Landed Shops: Asian Bookmakers such as Hong Kong Jockey Club (HKJC), Macau Jockey Club (MJC) or Macau Slot, have dozens landed shops in Hong Kong and Macau. There are also thousands landed shops in China which they all belong to the state-owned 「China Sport Lottery」.

Cash Site: Players can bet with the exact amount of their deposits only, no credits allowed. These types of bookmakers values chances of sponsoring a well-known European football club because they will need to strength their credibility in order to build bettors’ trust for more deposits.

Credit Site: Players can bet within a certain amount of credits; this usually go with high-stake bettors and the credits are authorized by their affiliates.

Affiliate Attitude

Affiliates may be the most important key element to a bookmaker’s success in Asia. The affiliate offerings can be very aggressive among different competitors. Bookmakers never set limits on how much money affiliates can make with them, they all share the same consensus: whoever get more affiliates’ help wins.

Common affiliate offerings are revenue shares, acquisition bonus, referral commission of affiliates (possible pyramid affiliate structure), deposit commission and so on.

Speaking of which, Singbet, one of the biggest private bookmakers in Asia offers the most football leagues and events both pre-match and in-play and it operate a 「shareholder」 business model, which pays-out lucrative commissions and rewards to agents. Minimum 45% position taking for the agents, i.e. only 45% of the bet staked is valid.

You can enter the Asian sports betting market if you have a partner that is worth to be trusted, and who understands the specifics of the region. You also need to understand the features of the promotion, the needs of the audience, deal with financial issues very carefully and avoid all the pitfalls.

十年难圆扑克梦

打开笔电,完全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似乎有一肚子的话,又似乎没有一句说得出来。于是思来想去,按正路,还是决定从我对扑克的回忆开始。回忆开始,像劈里啪啦的大火一样明晃晃又热辣辣,收拾不了。

从我接触扑克开始,已经十年了。一切好像都还没变。

恍惚能回忆起来的是,一如圈中乌泱乌泱的善男信女,我对扑克最初的了解全部来自于1998年那部马克达蒙和爱德华诺顿主演的《Rounders》。这部扑克题材的电影讲述了一个法律系学生如何在扑克桌上与自己理想博弈浮沉的故事,虽然现在看来,这里面有关扑克的内容大部分都显得有些幼稚,但其中所描绘的美国扑克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游戏本身夸张的戏剧冲突就足以让每个因戯入局的牌迷们永远为之津津乐道并奉为经典了。

于是在2010年一个百无聊赖的夏天,我在宿舍点开校内网博雅互动的网页版扑克游戏,算是正式开启了我与扑克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像往常一样,在自诩习得游戏窍门掌握一定优势后,我毫不犹豫地向每一个曾经、正在,或我认为将来身负赌博恶习的小伙伴们安利起这项全新的西洋赌戏。在介绍完易学难精的游戏规则后,我向众人推心置腹地说,真的男人,就要像周润发一样戴着墨镜梳起油头,嚼着巧克力微笑着向对手说梭哈。当宿舍攒动的人头开始推搡着向桌前涌动,人群中不时传出一声声操你妈比,这时我知道,那些港台赌片在这一刻像虚拟实境般在众人脑中开始集体泛滥具象。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小卖部的巧克力销量突然激增,长头发的男生开始几天几夜的不洗头。自此,惯蛋迷靠边滚蛋,斗地主黯然神伤,UNO被充当带色的筹码,扎金花沦为土炮的消遣,三国杀降级下放成了流入三流宿舍的标配,连国粹麻将也因未能及时完成各舍规则统一而被众人借机搁置。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于是就这样尘埃落定尽归扑克。2010年7月11日,伴随着世界杯决赛终场哨声在约翰内斯堡的夜空吹响,余音绕梁,斗转星移,影响一整个时代的大赌局悄无声息又轰轰烈烈地在地球另一端那个昏暗的宿舍里开始了。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仿佛在牌桌上重新演绎了人生。

于给力总是双唇微张呆滞地坐着,然后在众人的提醒下回神向前方的加注回应,他看一眼手牌,一边大喊一声哎呀这么好的牌不玩可惜了,一边又双唇微张着呆滞地将牌扔向牌堆。我曾偷看过他扔掉的那些所谓好牌,委实烂牌。但这又着实令我对他大智若愚的造型肃然起敬,原来这,就是Poker Face。

刘开开由于仍未脱离扎金花经年累月的青春孟浪而不断试图将扑克玩成另一个游戏。在这个过程中他永远只有两种状态,一本正经地诈唬和虎视眈眈的抓鸡。刘开开所有的疑惑只在于选择处于何种状态,而无论他怎么选都足以令牌局以他为中心迅速形成局点,等于说他不是每局牌的起点便是终点。大起大落间,刘开开享受着重复买入的青春孟浪,这多少透着他和他扎金花最后的倔强。

Once Upon a Time in #426 (刘开开/于给力/汪若海/陆太远 – 2010)

当然,这里面最难缠的哥们儿还是汪若海。说他难缠并不因为他打牌难缠,而是因为他活着的目的便是为了与我战斗,他存在的意义便是为了成为我的羁绊,他为喝大本身而喝大,也为难缠本身而难缠。任何一场牌局在他眼中都只是与我的单挑,任何一种成功他都在谋求以我的失败作为基石。汪若海挺起肚腩吸上一口金南京,对着我犬牙交错面目狰狞地说,「老子专注干你(南京话此处念lǐ)二十年」。虽然直到今天,我依然不清楚我的哥们儿这么做的好处何在,但只要有他这种惺惺相惜又稳若磐石的干扰因素,就足够令我感到无比难缠又伤透脑筋了。

在那一场场战斗中,我们急了,tilt了,疲了,死了。顺应时代的改变看那些拙劣的表演,反复上映一遍又一遍捶与被捶的人生。没错,我第一次感受到,玩扑克,仿佛经历了整个人生。

这样的各种牌局在众人毕业四散东西后也旋即宣告终场,但我没打算抛弃它。在这之后大部分的时间里,扑克成了我在世俗泥沼中迷途忘返的精神寄托。在2011-2012年,我曾参加过两场野鸡比赛并交了些古怪好玩的牌友,但扑克仍未成为流行消遣的现实让我觉得不甚满足,于是我注册网络扑克室成了扑克之星的会员。在这个过程中,这个连结全世界扑克玩家的网络断断续续地陪我度过了好几年无比安静的时光,我开始了解扑克真正的魅力,开始了解扑克是一项心智运动。更为疗愈的是,它能让你了解最真实的自我,它能让你学会资金管理的真谛,也能训练你I/O信息的能力。突然间人生中所有的套路都在方寸间淋漓尽致,这让我愈发觉得真是个好游戏。要是能让更多华人了解它,接受它,那就太好了。

当然,我也不曾忘记鏖战在Venetian那些25/50桌旁历历在目不眠不休的夜晚,有的人慢条斯理假装成弱不禁风,有的人巧舌如簧永远在滔滔不绝,有的人壁虎漫步只为了等待戈多,也有人心浮气躁偏执般疯狂操作,等等等等,不再赘述。无论男女老少高肥秃瘦还是来自天南海北世界何方,所有人都只因一个共同目的而聚首牌桌,那就是没完没了的拙劣表演和捶与被锤。如果把我的现金局战绩刻画成一条盈利曲线,那会是如汪若海般的犬牙交错与面目狰狞,这证明大多数时间我是被锤的那一个。突然间人生中所有的得失都在方寸间淋漓尽致,这再次让我愈发觉得真是个好游戏。要是能慢慢习惯捶与被捶,战胜它,那就太好了。

2015年我加入了扑克之星现场赛事团队,扑克在我的生命中开始以另一种形式共振,这种共振产生了许多微妙的化学反应。我开始以从业人员的身份系统地去了解它的历史和发展轨迹,也学习到许多作为业余玩家未曾染指过的专业知识。当然,你可以说作为一名扑克玩家我仍然相当的业余。但在我怀着一股为世间万物寻找意义的热情,一厢情愿地在每一场比赛留下我一个个任劳任怨的背影,这多少还是为我实现了另一种形式的经验积累的,即便至今我仍无法与一名优秀的业余玩家划上等号。突然间人生中所有的辛酸都在方寸间淋漓尽致,不用问,这让我愈发对这个游戏爱个没完,要是能由此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玩家,纵然业余,那也太好了。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常常要与这些衷于锦标赛的职业和业余的牌手们打交道。规律上,首先那些年纪大些的相应经验和水平也高些,且对牌桌上的人情世故通晓自如;岁数小的年轻小伙子们永远是焦点,充沛体力与先进打法是所有人的天敌;然后漂亮姑娘们也还不错,由于比赛是一个比谁犯错少的游戏故而气势上的差距完全可以用高冷激将或魅惑诱敌而弥补过来。唯一让我头痛万分的是那些年龄在二十五到三十五左右的男同胞们。他们对演技和牌技都不甚钻研,却总爱在受挫后振振有词又强词夺理,俨然一副汪若海般吊儿郎当的样子。与之相对应的,我对他们却从来都是特别以礼相待,这不光因为我有我异于常人的职业素养,还因为我根本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在这段不长不短没日没夜的日子里,我也迅速结识了形形色色的扑克玩家并成为朋友,有的爱发牢骚、有的恬静文雅、有的活泼乖张、有的猥琐闷骚、也有人大名鼎鼎、还有人深藏不露、更有人义薄云天、又有人风流倜傥,林林总总,不胜枚举。即便我已能够接受其中大多数人应该不再能记起我的事实,但还是不得不说我为曾对某一撮玩家团体保有持续的影响力而倍感自豪。这种持续的影响力以一种相当经济的形式具象化,临床上表现为,当那些富贵的玩家们需要解决生理需求时我总能适时地陪伴左右。不要误会,我指的是蹭饭。也可以误会,因为主赛时玩家派对那些声色犬马的放纵与充满酒精味儿的social,一直是我们作为组织方大方展示资本主义优良传统的约定俗成。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在没完没了的工作十几个小时后是紧接着没完没了的觥筹交错与大快朵颐,所有人回巢休息三四个小时后,继续十几个小时的比赛和紧接着没完没了的觥筹交错与大快朵颐,直到比赛整个结束,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找红牛做赞助商得有多么靠谱。由此扑克之星永动机式的比赛体验很快在扑克圈中享负盛名,尤其是那些初次外出比赛的国内新手玩家们,归国发出「这帮人都是嗑着药在搞比赛」诸如此类传谣式的感叹,就愈发吸引更多不明真相又鬼知道是否心怀鬼胎的新手玩家们跃跃欲试心向往之。我对这种蝴蝶效应报以理解,也不忘提醒这帮不安好心的傢伙扑克女玩家的比例还是真的有点少的。

未等如火如荼的线下比赛遭遇牌照续约的铁锤,中国的线上扑克也迅速随着约局模式的擦边球创新粉墨登场,互联网能量井喷式爆发,线上约局一时蔚然成风。然而这并没有给我们的线上业务送来任何一丝温暖的东风,旷日持久的合规问题除了能令我们在道德高度上自我标榜与不断完善,根本无法允许我们在事实层面上推动中国内地市场任何形式的推广,等于只给挖战壕却不给开枪或白刃战。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合规的线下比赛办的如火如荼来增加自然曝光。你要问这是为什么?我只能告诉你俺们只靠品牌就能实现nature growth。但如果你还要再追问这是为什么?全公司都他妈是在为法务那帮讼棍打工这事儿,打死我也不说。

这种自上而下的掣肘令我在2018年专攻线上业务时心生不快步步维艰,心中有谱,却手上没劲,做少了总觉得欠缺打磨,做多了又实在味同嚼蜡。但除了能够延续贯彻龟缩蛰伏和稳如老狗的市场策略,我又委实对这个宁可满目疮痍逼良为娼却不愿为监管出任何一分力气的中国市场难以抱持任何期望,这我老早就明白透了。然而在这一点上,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期望之大显然无法与自身实际能力圈之小相形契合继而做出明智决断。他们无法相信,无法相信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能像其他辖域一样被一视同仁,无法想象非常市场唯有非常能耐与非常手段者方可取之。总之,只要沾上中国,再有能耐的鬼佬也顿时阳痿踟蹰,变得像左胶民主党一样显得十足外行。若非如此,我也不用一遍遍不厌其烦却又完全无效地在公司的官僚推搡中浪费生命了。这除了让我明白自己有多么人微言轻,还让我更加坚信,全球化,果然不靠谱。

在这个时段中,我唯有闲庭信步般地穿梭在借着东风异常成功的中国同业中拜学求经,不厌其烦地吸收他们一波波自大偏狂的变现故事和没皮没脸的暴富生活。于是在这无穷无尽的研讨中,我开始学会了归纳和总结。首先是数量不多但实力极好的几家老牌华人博彩公司,从整体上看总像肩负着替中国输出价值观的责任;其次是一些坐标零散鲜少出镜侨居海外的华裔博彩个体户,他们通常好为人师又爱故弄玄虚;然后是数量众多自认中流砥柱三十上下的互联网转业者,除了擅长夸大空谈还颇具野心,因为他们普遍坚信自己可以颠覆产业然后反向洗白;最后还有那些个四十开外的组头式人物,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崇尚跟对老板不劳而获的伟大思想。总之,他们深处中国互联网黑产最核心的漩涡,也因此更加为富不仁并期待在人间扬名立万。这一切,似乎离扑克遥远起来。

然而这一切又能远离多少呢?科技的进步除了让线上扑克成为伙牌与机器人的天堂,还让黑吃黑形成了一条条常人无从窥探的产业链。冲破技术的牢笼,打碎道德的枷锁,线上扑克无可避免地被肆意荼毒和丢在地上任人蹂躏,一个充满竞技精神的智慧游戏,变成了一场场纯粹的赌博和一个个十足的骗局。林林总总,不再赘述,以免老泪纵横痛心疾首。这一切,当真离扑克遥远起来。

当文化和旅游部的红头文件飘然落下,当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横幅传单开满山冈。我闲庭信步般地穿梭在曾借东风异常成功的中国同业中提醒他们,华人的德扑梦很快就要被铁锤砸地稀烂了,下车步行吧。首先是老牌华人博彩公司,言之凿凿地认为在中国梦没有实现前德扑梦不会覆灭;其次是侨居海外的华裔博彩个体户,神色慌张地坚称自己今天看见了中国外派的便衣国安;然后是三十上下的互联网转业者,正在忙着订往回国的机票,他们坚信自己在国内找到了新的业内商机并审时度势地向我顺势发出合伙邀请;而那些个四十开外的组头式人物,草草收起沧桑转而语带真诚又略显诧异地对我说,咦你的看法跟我老板一样哎。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现如今,无论是博彩公司华裔个体还是中年组头们,无论是赚的盆满钵满还是小富即安,都已早早埋单离场继续隐姓埋名的生活,徒留三十上下的年轻劳动力们继续在江湖谱写那些似是而非的惨烈传闻,与自己脆弱不堪的钱包和肉体相比,他们的灵魂显然无坚不摧。

2019年10月2日,扑克之星的母公司TSG卖给了帕迪鲍尔必发的母公司Flutter,虽然从行为上不露一丝端倪,但我知道法务的讼棍们一定会告诉新的董事会,在这个风云诡谲的当口千万别站在那些即将陷入疯狂的监管机构对立面,当然这也能让他们永远有事可做。

2020年9月1日,扑克之星正式退出中国内地。但从现实角度出发我又异常支持这个决定,承认这点我也不会感到丝毫的羞耻,相反我非常的坦然。这话听起来可能没有那么点儿担当,但我总觉得,比起起身说不扭头转身坚决离开,无力改变现况软弱无力地跪着才叫没有担当。但令人感到抱歉的是,受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影响台湾市场竟也不可避免地跟着一起陪葬了。对此我向台湾牌友安慰道,不用担心,只是扑克之星结束了,而扑克从来就不曾离开过台湾。

从我接触扑克开始,竟已十年了。一切好像又全都变了。

十年也好,二十年也罢,结束了就是结束了,没开始就是没开始。我突然想起公司的Slogan,「We Are Poker」,扑克之星也许是一代扑克人共同的回忆,但人们早就对它不再保有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家公司从来就不是扑克的全部,它只是包含与被包含捶与被捶的关系,它完整了扑克,扑克完整了我们。但我还是相信,随着扑克之星的离开华人玩家中仍然有人不免如我这般抚今追昔,即便这样的人已经不多。当我们回头重新品味定义自己曾经走过的扑克之路,除了那些丰碑礼赞经验教训外,对于时代的回忆至多也不过令你我在记忆深处得到些许牛逼哄哄的顾影自怜和不为人知的伤感与美好罢了。于是我开始本能地有点相信,扑克并不是选择离开了我们,而是选择存在于它应该存在的地方。继续向前追寻,你的真诚就躺在梦开始的地方。十年,回忆起来似乎还很近,又实实在在的遥远了,我甚至没有什么像样的经历能把这十年时间填满,逝者如斯。

开着笔电,完全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似乎有一肚子的话,又似乎没有一句说了出来。于是思来想去,很矫情,还是决定将我对扑克的回忆封存。回忆封存,像水底下拍的照片一样有泡沫也有虚影,渐渐下沉。

很多年前我问汪若海专注干我二十年的意义何在。他说,「专注,就是一日,接着一日」。我喜欢这个回答,它包含着汪若海对我尤其是对扑克一切的揶揄和真诚。那么未尽的梦,就让一个十年,接着一个十年吧。

我去二零零零

敬启者:

你好,方言,我是二十年后的你。你可能不太明白什么是时光倒流,不过没关系,你就想象没心没肺地玩了一天后你正苦恼还没来得及做作业该怎么办,突然某种超能力就把这一天又还给你了。时光倒流就好像这样,用你的话说,“酷毙了”。

虽然如此这般,我有信心你仍会继续没心没肺地玩了一天后又苦恼还没来得及做作业该怎么办。不用问也知道你一定又在打超能力的主意,妈的,如果超能力能够无限用的话,我也就犯不着来告诉你该怎么办了。

虽然你因对时间毫无概念而倍感度日如年,但不要怀疑,此时此刻你身边所有的小伙伴们在二十年后都会和你一样倍感度年如日。你不信,去问问你最讨厌的老师,问她是不是她这辈子就准备好翘着二郎腿一眨眼白驹过隙继而两腿一蹬撒手人寰了。我保证你会看到她被恶心到的样子,记住那个表情,那叫成年人的自卑和无奈。即便你还是不信,未来的某天当你挺起肚腩发现时间在你身上汹涌的流逝了,你就明白我在说什么了。

你首先要对自己负责

只有意识到时间是如此宝贵,你才有可能听得懂我要告诉你的一切。这之中首先就是你的健康。身体是你最重要的一切,是你所有可能的前提。未来的你需要的是不被彻底打扰的时间,而健康完美的体魄才能始终如一地保证你能将所有时光都浪费在最美好的事上。你问我最美好的事是什么?那一定比小浣熊干脆面集卡要好吃好玩,也要比雪碧可乐冰冰凉红豆棒冰光明冰砖还清甜可口,不用说也一定比放老师和班长自行车的气门芯还刺激有趣。

在脑子里想着越来越多事的同时,你会越来越无法避免地忽略自己的身体,所以比起一时的重视与调理,你需要培养持续良好的习惯,无论是跑步游泳打球还是一切有好处的运动。记住你缺的不是热情而是一份计划和耐心。即使只是每天安排微不足道的十五分钟,也不是世界上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二十年后的人们普遍都比二十年前要懒,而越早理解何为水滴石穿的坚持则对你越好,这样当你在试着完成其他目标时就会变得轻松许多。

永远不要为了迎合无关紧要的人去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让你感到压力的生活方式会给身体制造同样的负担。你需要学会如何审视这些人是否是无关紧要而不是想当然一开始就做出判断,即便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还真就是无关紧要的。你真的想为某个人做出改变,就必须确保这种改变是向好而非向坏,你永远只能对自己负责,因为你还不知道这个世界有许多东西和诱惑不可轻易尝试。

由于你自发决定试试看和一心想耍耍帅的小心思,我不拦着你去尝试喝酒抽烟且其实也没法拦着。即便如此,你也最好明白自己的决定有多么傻逼,因为这将直接导致你二十岁的这十年有多么傻逼。别像我一样喝坏过胃,抽黑过肺,才知道什么叫小酌怡情和戒烟有理。多年后那些狐朋狗友间的觥筹交错与狼狈为奸,除了让你可能有比别人更多难以启齿的江湖见闻之外,没有半点好处。

然后再对家人负责

你要相信,这个世界上能用最低的道德标准容忍你和用最高的生活标准支持你的唯有你的家人。我这么说完全不是因为想让你挨揍时能心理好过些,也不是因为知道你一直偷拿你爹大衣口袋的钱未来某天你拿走一百块被发现后死得很难看。在你高兴、痛苦、困惑、迷离,愤怒和满足的时候,只有你的家人能够无怨无偿地去认可你像只野生动物一样漫无目的地生长浪费,也只有你的家人能够任劳任怨地去接受你浑噩成长的烦恼里不成体统的乱七八糟。不要总是苦大仇深地觉得爹妈不理解你,因为很多年以后你会发现最不能理解你的是你自己,而这个世界曾几何时有像爹妈般慈祥的人那样无条件理解你,即便多年以后,拗口地说,你依然不理解这世界是否可曾有人真的理解过你。

如果有时间,家里的电话就不要拿来乱打,和那些从小就色咪咪的小伙伴分享你们那些懵懂幼稚的无耻了。给你爸妈多打电话,至少学会说句感激的话,比如工作辛苦了常回家看看。家里的皮带和尺子也别再偷偷藏起来,有人即使没有辅助工具也永远能变着法子揍你。对你爹态度好点,因为受迫害上瘾症是绝症,这会让你永远怀念挨揍。保持你对爷爷奶奶的孝顺和珍惜他们对你的怜爱,成绩不好就一定要把对长辈们的礼仪给顾好,否则你连糖都骗不到。

也别忘了今年多去去外公家。你的外婆照例为你在洗衣机筒里藏着小零食,你的外公照例拎上相机也准备好随时带你出发。随时带你出发,出发去公园、去田野、去游湖、去逛街、去寻梅、去踏雪、去本来无一物到处惹尘埃,去没心没肺地随地大小便……总之这很重要,重要到你可以什么都不做但就唯独别忘了这件事。

其次再对朋友负责

在你的一生中,你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你会交上特别多的朋友以及失去特别多的朋友。我没有办法向你明言这其中人来人往的道理,只是恐怕你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绝大多数的朋友都无法彼此长时间的在你我生命中驻足停留,你无需为此而一遍遍地难过,这是一件特别正常的事,代表你得好好珍惜与小伙伴们相处相知的机会。那些你过去很早就遇到,现在以及将来却依然在你身边的人,就是你一生的朋友。而你需要付出努力让他们一直在你身边。

这些努力包括但不限于:不要简单地觉得朋友错了,因为你觉得好的别人不一定觉得好;不要去指出错误,我们比较容易原谅自己却不太容易容忍他人的善意;也不要再交换所谓的秘密,即便你们曾经经常这样做,成年人应该能找到更多更好的发泄方式。另外,忘掉你为他们做过的事,维持简单关系和轻松感觉的秘方,是减法而不是加法。

你会认识许多靠谱的朋友,也会结交许多不靠谱的朋友。你们总是因为某件事某句话或是某场喧嚣而聚首,又因为某件事某句话或是某场喧嚣而分离。比起尘埃落定后的互看不起,与由不靠谱酿造所谓麻烦的局气,请积极而努力地学会先发制人。顺序上,首先是学会分辨靠谱与不靠谱,然后是管理自己与对方的情绪和期望,其次迅速果断强硬又不失礼貌地unfriend,即使一时半会儿这对你的要求还是有那么点儿高。总之记住,苦别白吃,要能长肉。

你要尽快明白,朋友不是请客吃饭,而是理解和包容。先做到自己靠谱才有机会交到靠谱的朋友。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此谓之靠谱。不论二零零零还是二零二零,愿你我都靠谱。

你还要对感情负责

我不知道是否该向你透露二十年后的样子,唯一能告诉你的也许就是我仍然自顾不暇。请一如既往的保持期待和好奇心。你的好奇心很快会开始让你对异性有超越想象的欲求,你的期待也会让你开始幻想所有你未曾染指的姑娘。这之中你会经历许多故事,这些故事,也许是傻乎乎、甜蜜蜜,也许是急匆匆、湿漉漉。又也许是香喷喷、热腾腾,还也许是乱糟糟、灰蒙蒙。这些你可能明白又可能不明白的高级词汇,拿去写作文不用谢。但我想说,问世间情为何物,得教你自己体会。

当你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地释放荷尔蒙,当你时而扼腕叹息时而又怒不可遏,无论如何,永远记得不去后悔。不去后悔的前提,就是解决你能解决的问题,和承担你应承担的责任。写到这里,对于我无法道清说明这些事与二零零零的你有何相干多少令我有些心生不快,但我想,也许是因为我看到了你的未来竟是与我的曾经如此没有希望的相像吧。

可我转念一想,这段跨越时空的信息也许已经改变了你当下的信息量,继而导致你所做的决定和后续事实也发生了改变。等于你的时间线已经截然不同,也许当你收到这封信,很多事情就改变了,我的未来也改变了,恍如隔世。

总之,你必须心里明镜似地知道如何像照镜子般去对待感情。不要去胡乱想象镜子里虚幻的人,那极可能只是你脑子里的一副画。照镜子不是要让你培养自恋爱上自己,而是通过它看到不足进步整理。对纷繁杂乱的男男女女,be selective,对合理诉求或发酵的情绪,be responsive。镜子里的人是我也是你,而对感情负责,就是对自己对家人和对朋友负责。因为这些要不然就是你感情最后的归宿,要不然就只是浪费时间和镜花水月。请你认真努力地做你自己,勇敢地做你自己,也许有一天你会感觉被感情欺骗,变得不再相信,不要紧,我告诉你,世界之大自有良人等你。

除了上述这些,你也需要学会持续整理自己遭遇的一切,因为这个世界指向的趋势是无序,二十年后你的身边有着许多意志消沉和精神颓废的人们,如果你自己不去做足够多的努力,你的个性和思维也会被这种无序所吞噬和同化,除非你想就这样目光浑浊地看着自己的生命飞驰而去。生命的发展和存续就是熵增的过程,等熵增到最大时我们的结局就是被吞噬,所以这一切离你我都不遥远。运气不那么坏的话,你如果还剩下四个二十年那我就还剩下仨。在这寥剩无几的剩余时光,你需要学会整理周围这没完没了的一切。这或许是一种对抗,也可能是生命于我们全部的意义。

当然,我知道你即便无法实现梦想也不曾失去过丝毫热情,但你可以试试看从今天起就为所有的事做个计划,这个主意是我能透露给你最后的秘密。对了,你这家伙,是读不来什么万卷书的,最多只能试试看行万里路。不信?不信的话就多读点书,证明给我看。

最后,方言,我骗了你。时光根本不会倒流。但我仍然希望,二零零零年一个天朗气清的傍晚,在没心没肺地玩了一天后苦恼还没来得及做作业该怎么办的你,仍能留意并读到这封不知在何处的信。并且我们多么希望,你能够将它读上许多遍。耑此,顺颂

时祺

方言
二零二零年八月二十日

我去二零一三

我从来没想过会在用了很多年博客以后才去思考博客到底是什么,就好像我从来没想过在这个星球生存三十多年以后才去思考生存到底是什么一样。

之于八零后的孩子们,最初的博客应该是一个叫做QQ空间的玩意儿,充满了无数痴男怨女的纯情躁动与葬爱家族的如果爱请深爱不爱请走开。也不知马化腾是否是在那个时刻开始意识到,充币买皮肤将如何深刻塑造未来二十年这帮熊孩子们的氪金格局。记忆中,人们对空间留言板的旺盛需求远远超过了相片和日志, “我来了踩踩~”、”嘻嘻你来啦,回踩~”、然后路过的要踩,盖楼的也要踩,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踩来踩去生生不息,绝对堪称互联网最早期的宗教雏形了。

但毕竟这只是孩子们的玩意儿。之于乳臭未干的他们,完全发育的青年男女倾向使用更为全球化的SPACE代替QQ空间来满足他们的表达欲,那是一种海派的自由。同时代新浪博客也招徕了一众知道分子和意见领袖开始在国内异军突起,扑鼻而来书香的四溢。对于或多或少亲眼见证了那个思维激荡的时代,我感到倍觉欣慰。

这种分庭抗礼的格局,直接创造了互联网最早期的网红经济,德国大众梦龙雪糕诸如此类的各大赞助商争相掏钱赞助一届又一届的博客大赛,资本的推动迅速成功带火了一批批百花齐放的论坛和一群群年轻优秀的博主。人们的思维获得了空前的释放,激荡的意识催生了全新的群落,各种博客论坛开始落地生根,网易、TOM、搜狐和雅虎等互联网大站全面开花。待到山花烂漫,闻者皆叹,得奖者开着大众甲壳虫,舔着数不完的冰淇淋,简体中文的黄金时代也悄无声息地降临了。对于作为一颗涉世未深的互联网嫩苗而无法强势染指这些穷奢淫靡的比赛,我不禁又悲从中来。

当早期互联网用户的集体回忆静止在了二零一三年,这种悲从中来便随着国际博客大赛中国区停办后,渐渐变为无限可惜。没过几年连微博都开始变得荒芜,各种好看优秀的小哥哥小姐姐粉墨登场,谁又还回去看博客呢?人们停止说话,开始看和听。字节开始跳动,只剩扭和舞。缭乱夺目的炫光效果,简单上脑的土味翻唱,夹杂着频繁闪动翻飞的画面无可救药般地诱发着人们的颅内高潮和光敏性癫痫。顺序上,首先是诱发了女人们的颅内高潮和光敏性癫痫,然后频繁闪动翻飞的画面开始变成频繁闪动翻飞的大腿和乳房,继而诱发了成倍数量男人们的颅内高潮和光敏性癫痫。上下翻飞的不止画面,还有男人们的右手。

时间似流水,人生如落花。二零二零年当我听到那个喊出“奔涌吧后浪”的网站叫做逼站时,我也惊觉原来现如今的孩子们早就不再纯情了。我尝试在弹幕中打上“XSWL”和“AWSL”,我竟看到一整个Z世代向我跑来,他们用整齐划一的缩写暗语“NMSL”向我抱以最崇高的赞许。这一刻,人们仿佛突破了被设计好的观感隔阂,克服了饱受诟病的交流障碍,跨越地域和年龄的沟壑,开始了亿万熊孩子的心电共振。当人们的眼角留下一滴温热的泪水,祖安,今夜别为我哭泣。

总之,博客已经没落了,没落很久了。久到以至于不知道多少年后我才在今天一声叹息,黯然神伤。但没关系,纵使这世界纷纷扰扰,总有些事需要人们坚持,就好像生命中总有个人值得等待。当喧嚣散场人们洗净铅华,资本退潮留下屁泡一串,我坚信。我坚信,人们是他妈不会回归博客的。因为这会逼迫人们开始审视这消逝的过去,开始研究如何拉开嘴上的拉链,而在这个国家,客气地说这件事还真他妈有点难办。

维护一个博客不是一件难事,这和篇幅内容频率无关。即便它仍然没有抖音微博般简单无脑,但我还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回归博客,无法自抑地记录轰烈平凡高尚堕落又准备好被人窥探的流水账,或是很自我很有主见地表达各自观点让人感觉不爽但又无力反驳。没错,写博客从来就不是只准备给自己看的,大多数把博客单纯当成日记的孩子们总会在某个尴尬的节点回归纸质日记(我从不写日记)。即便从行为上这的确是自言自语,那么自言自语的终极含义就是想象着对面有一个人看着你和你说话,正如我现在这样。所以写博客的第一个意义便是,让陌生人通过博客迅速了解你大概是什么人干了什么在想什么和想干什么。如此有趣的social activity,虽然幼稚地不免有些原始,但在我眼中这可比单纯在朋友圈点赞来得高级生动的多。朋友圈,一个沦为装逼炫耀的地方,谁他妈在乎呢。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就是我们本身存在着一定的表达欲,即便不是地球上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也仍然百分百地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生活方式,整齐的美看一眼就腻,独一无二才精彩美丽。只要这之中有表达欲且敢于表达的人愿意,博客永远是一个自由的表达渠道。 you are what you write

如果今天我有一台时光机,我愿意把它拨回二零一三,这样我就可以参加最后一届世界博客大赛并写下这篇博客。我会告诉人们,这里尚且留有免于献媚的自由,仍然还有修改删除你做主的自由,因为许多年后你会怀念它们。我也会大声呼吁,让人们“哔哔哔哔哔”(敏感词消音),和“哔哔哔哔哔”(敏感词消音),警惕“哔哔哔加速”(敏感词消音),和反对“推出哔哔法”(敏感词消音),总之最后,不要放弃博客。

如果没有因此而获得任何比赛殊荣也没有关系,二零一四年的巴西世界杯赛果,俺早已了熟于心……

我从来没想过会在用了很多年博客以后才去思考博客到底是什么,就好像我从来没想过在这个星球生存三十多年以后才去思考生存到底是什么一样。

博客的没落不是不再更新,而是无法访问。

我的后疫情时代(三)

我的思绪正被信息淹没。

当获取信息变得越来越简单成为不争的事实,处理信息变得越来越低效就成了必然的结果。我给自己的大脑无法如想像般飞速消化理解这日新月异的世界,安上了一个看起来颇有道理的解释。我甚至开始相信,我们并没有比几百年前的人们更善于理解信息的本质,因为这世界并没有比几百年前看上去好多少,或差多少。

比如,人们依旧一板一眼地成长相爱繁衍衰老和在掠夺争斗殴打疾病中死去。人们也依旧无法感知未来却又对今天昨天前天才发生过的事被肆意妄为地窜改记忆而浑然不觉。又比如现在我打开手机和电脑,气象卫星运算模拟云图说今天是个晴天,我也依然可以一本正经地告诉球友,「今日有雨,约会取消」。

我对此深信不疑,开始愈发相信这是有道理的,最起码目前还没人跳出来向我证明这没有道理。可按理说,人类世界飞速革新的技术几何倍数般地增快增幅了信息的流动,这种liquidity难道就真的没有提供价值吗?显然,这对于手握信息处理资源的人来说肯定不是。所谓的大数据,兼且有能力随时access这样资源能力的人,一定比别人更有机会做出更符合概率收益的决定。假如这样的决定能为全人类福祉谋利,又怎么能说信息流动不提供价值呢?等等,我为什么要说「假如」。

微观到我们这些平民阶层,并无这样的资源,事实上也证明了这种充裕的信息流动性也根本无法确保给我们提供等量的价值,我们没精力更没能力像机器一样去处理所有信息,用术语来说,我们的I/O太慢了。

I/O太慢,信息膨胀的红利就只能贮存于电脑而无法高效地存在于人脑,这就如同身处一个规模有如城市般大小的图书馆,纵使我灵光乍现恰好幸运地知道要去哪儿找哪些书,我他妈也得走上好几天。举这样的例子是想说,我们的I/O,应该比这还慢。

要让人脑处理信息的强度赶上电脑,除非能首先解决生理上的先天不足,比如在天灵盖开个洞,弄块芯片什么的(周星驰百变星君?)。好巧不巧,Elon Musk创办的Neuralink,就是这么一家致力于人脑强化,研发植入式脑机介面技术的脑神经科技公司。那一年,Musk捶胸顿足地说,「用人脑来直接控制电脑才算真正的人工智能」。行文至此,我意识到这种强行编造名人名言来给自己背书的老毛病又犯了,也预示着我贫瘠的计算机知识差不多也就只能支撑我扯到这里了。

但在面对这样一个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超级话题,如果不让自己的逻辑思维再往前继续挣扎一下,多少还是有那么点儿可惜。于是我把我理解的信息,按稀缺性进行了如下分类。

「C类信息」,是直接存在的信息。它们是互联网上所有以图片文字与声音等最原始的存在,这些最廉价最容易获取的数据给整个「信息交换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得刺激频率最高的一类信息,所见即所得;

「B类信息」,是间接存在的信息。是由对直接存在的C类信息加工处理后才能得出的有用资讯,又因为B类之于C类存在简单明了的逻辑关系,所以B类信息也可称为「隐形信息」。比方说,通过「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大爆炸」,「德国一名外交官在公寓内丧生」与「黎巴嫩总理迪亚布的妻女在爆炸中受伤」三条信息,完全可以得出「爆炸将导致疫情下贝鲁特医疗资源雪上加霜」以及「爆炸事件涉及恐袭存在针对当局的相当可能」诸如此类的有用信息,而「我向张三转述该新闻后对方表示不屑一顾」则不能入列,张三的态度显然没什么屌用,谁让他如此嚣张;

「A类信息」,是不存在的信息。这种信息只存在人的脑中,也即是那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所谓的关键信息。比如某件事的真实内幕,某行业的核心动向,某种经验的凝链精华等等。拥有A类信息的少数派,是不会有动力轻易地把这类信息公之于众的。而A类信息往往由于在某些方面又存在较高价值,它的流动性也大打折扣,因为这会天然地将信息的价值摊薄。当然A类信息也并不是片面指代什么高深的秘密,只是相对来说有着较高的获取成本和门槛。人们可能需要在充分的Social、互动、产生好感,以及拥有信任的基础上,才会开始分享、传播,或者交换某些只存在于他们大脑里的信息。从这个角度出发,这也是「人脉」的价值所在。

很显然,这三类信息的稀缺性存在着逐级递增的指数关系,人们每天其实就是在处理这三类信息在脑中I/O的比例关系和转化效率。如果我们平时勤于思考,那么获取B类信息的比例就会放大,假使刚巧还比较擅长输出(思考只存在于脑中),就能够有能力向陌生人进行这类信息的清晰表达,兴许还有机会借此获得A类信息的交换,所谓「抛砖引玉」。

又如果,更贴近现实的是,我们只是每天摄入同质化的信息,在社交媒体上关注着固定的一群人,同时机器算法也100%地在偷偷推荐你喜欢的内容,最后其实只是固化了某一类信息对你那颗肥硕大脑的刺激。每天好像在发生很多新奇的事,实际上翻来覆去都是那一套,人们以为自己从这些信息中学到了,其实这些信息根本就没有给他们带来价值。

说到底,不经过思考是无法对C类信息进行提纯的。不提纯,就只能选择淹没在C类信息的海洋里或是欣然接受地在其中碧波畅游。碧波畅游,就免不了喝上几口被包装成A或B但实际上是C的海水,然后这些一边游泳一边喝水的人慢慢就变成了你我周围那批看起来什么都懂的人,之后量变引起质变,日子久了这些廉价的信息就反向加强加固自己的认知,反正简单好用又不麻烦,拾人牙慧什么的最开心。更何况,在这个物质条件极其富足充沛的年代,本质上人们是不爱思考的,这明显又消耗能量又浪费时间嘛。

消耗能量又花时间的事,就好比我现在在这里敲键盘。当然,写博客对我个人来说不单单是一种行为上的习惯,也是一种思考方式,更算得上是一种虚无飘渺的创作行为。这样看来,除去满足我那点表达欲,博客应该算得上是一个我偶尔上传「A类信息」的备份。我喜欢这个说法, 这解释了我为何仍未因言致富,也让我看起来比那些收人钱财的写手和那些经常与粉丝多人运动的网红大V们比起来没那么糟糕。卧槽,果然想想就还是有点亏。

但光光是对信息进行分类,还是显得流于皮毛与过分唬弄自己,毕竟我还不能够像机器一样随时按设定的比例量化处理信息。所以,在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如何过滤C类信息和找你要的AB类信息就变得同等重要。那些被动接受低价值信息的廉价行为应该被减少甚至杜绝,从而释放出更多可供思考的时间(最近就有点沉迷社交媒体,经常忍不住打开刷来刷去)。同时,尽可能地关闭所有的自动推荐功能,让自己的眼界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圈子中。主动减少关注的人并主动增加关注的事,因为人的行为无可避免地既戴着面具又充满偏见。过于关注人会加强这种既有的偏见,主动关注事会促进主动思考,并主动寻找信息。

除此之外,兴许还有一种信息形式存在,这种信息只与某些Specific或Special的人绑定,姑且称之为「S类信息」。相较于提供C,总结B,与提炼A的人们,能把所有这些不同信息整合连结起来的dots就是「S类信息」。这类信息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带有「系统」,自成一派的read-only,却也有着清晰可见的逻辑脉络,所以换句话说其实是这个消化信息的「系统」有着独特性。承载这种「系统」思维的人当然也看起来更有价值。换句话说,就是你想要知道某件事,最先想到去问谁,经常想起的这个人就是最有价值的。这个人的价值,早就超过了为你提供信息的人,也超过了这条信息本身的价值。金融时报初次评估Tiktok值500亿美金,就是「搜索入口的价值远超具体网红价值总和」最直观的实证。在我看来,「S类信息」存在的意义,就如此这般地远超ABC类信息的总和,妥妥的互联思维了。当然,与其找到这个人,不如自己去做那个能把不同信息连结起来节点的人,给信息赋值,让我们升华。

来,手拉手,闭上眼,响应号召,先从删除Tiktok和关闭WeChat朋友圈开始。这时球友发来一条信息,「还真下雨了,比天气预报都准,你咋知道的」。看着手机上冥顽不灵的晴天图示我有一些茫然,但我依然相信,即便是几百年以后,人们也并没有比今天更善于理解信息的本质,因为那世界极可能并没有比今天看上去好多少,或差多少。

当思绪再次抽身而退,我冷静地打开手机回复:「因为俺昨晚夜观天象」。

我的后疫情时代(二)

农历六月十二,有雨。

在这个闷热潮湿的下午,大卫打开电台急迫地发出,“洞拐洞拐洞洞拐”,那是他弹尽粮绝的信号,透着他深深的绝望。我放下耳机,抬眼望向窗外天边阵雨过境最后一抹乌云,轻叹一声,时候到了。

我拿上货戴上帽子和口罩,没错,在这个麻木不仁与刺痛难耐的乱世,口罩是最重要的东西,是保护身分的必需。我来到关押大卫的碉楼,入口处零星而随便地拉起几片栅栏以作警戒,门口空无一人,只栋着一块斑驳的告示板和一只只黑洞洞的摄像头。另一边,一辆警车停在不远处雨中泥泞的路旁,稍显凄凉,又煞是森严。

我打算直接走进去。于是我稍显笨拙地跨过隔离栅栏,这很重要,掩饰身手以迷惑躲在暗处的watcher是基本的战术素养。即便我手上提着不少东西,理论上也的确走不快。我跨过栅栏,瞥了一眼身后毫无动静的警车,加快脚步来到正门。这时候一个皮肤黝黑的尼泊尔哨兵从暗门闪出阻挡了我的去路,他完全没有给我台阶,一边向上拉扯口罩一边怒目圆睁地向我发难,“What the fuck are you doing here? Where are you going?”。

这是一位不甚友好的国际友人,于是我警惕地向上拉了一下口罩。“801, delivery, Mr. Song”,我严谨地站在一米五开外抑扬顿挫又不卑不亢地说。

听到我的回应,哨兵松开眉头露出了一个“原来如此”却又再次眉头紧锁面露狐疑的表情。显然,“Mr. Song”是我临危不乱的神来之笔,这个陌生的名字成功地扰乱了哨兵的思绪,他好像在哪里听过却又怎么也想不起来,气氛相当诡异,形势相当紧张。我立刻补充道,“Diu, come on don’t waste time la”,我咄咄逼人的粤式英语使他面露难色,“But…it’s still 15mins to 5pm Sir”,漂亮,他用了敬语。

我轻松而欢快地转头望向警车笑道,“What if he say yes?”。尼泊尔哨兵诚惶诚恐,连忙点头称是。旋即,我小心翼翼地走向警车,车窗摇下是一位三十上下的年轻警官,阿Sir一边伸出小手调小电台音量一边有如耳背般大声发问,“搞乜吖?”。

“无嘢阿sir,过来探监…”,我弯下腰凑近车窗,伸手压低帽檐并指指正门继续说,“黎早左一个字,好彩条友肯比我入去者”,我又压低嗓门满脸堆笑道,“还风还雨,阿sir都几辛苦…”,接着没等我说完,一阵风突然把我的帽子吹落水塘,如注的雨水扑面而来顺着我的头发流下,令我只得眯着眼似笑非笑地看着警官。一阵Beyond的歌声从电台中传来,“任雨洒我面,难分水点泪痕⋯⋯”。阿Sir显然被这样的视听效果,震惊了。

俄顷,阿Sir回过神来扭头看着大门,轻轻地说,“喔喔,去啦咁”。回到正门,尼泊尔哨兵早已手拿登记用的纸板,昂首挺胸提臀站在门口等我,面带微笑,宛若一个正在行宫等待着将军归来的副官,我喜欢这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于是我微笑点头接过纸笔,登记了房间号和姓名。在备注一栏冷静而满意地写下,“拐洞拐洞拐拐洞”。

回到家,我冲了个热水澡,打开电脑写下了这篇报告。农历六月十二,宜见贵,宜沐浴,忌作灶。大雨行时,冲马煞南。我给还在隔离的大卫成功送去了珍贵的战略物资。他们是:澳门赛马会XO酱一瓶、老干妈牛肉辣椒酱一瓶、酒鬼花生一包、五香南乳花生一包、榨菜一袋、雪菜一袋、乐事盐醋洋芋片一袋、品客经典葱味洋芋片一筒、韩国辛拉面一碗、猪骨浓汤味出前一丁一碗、若干口味日清方便面三杯、忘记牌子的味增拉面一碗,以及忘记牌子的杂味果汁一樽。

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我的后疫情时代(一)

首先让我倍觉欣慰的是,我开始真的像一个热爱运动的青葱少年一样天天跑步了。没错,我愈发频繁的习惯于这项曾经特别讨厌且令我感到无比枯燥的运动。所幸每每跑过西湾下的转角,如果不是太晚,总能看到几缕夕阳洒向海面,零丁阳光,在伶仃洋的映衬下时时变化得格外好看,好看到我总能为此分心而不觉疲劳地跑完最后一段。谁又能说我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于是在如此良辰美景前我便瞬间释怀了,开始不那么讨厌这项运动,即使它仍令我感到无比枯燥。

大汗淋漓后,我习惯听着歌绕着圈走上大半个小时,在这条Routine里,每天我都会在西湾大桥下驻足停留一阵,我喜欢在那个转角处吹吹风、和一个在傍晚时分总会在便利店前喝酒的土生葡人打招呼(忘记名字了)、经过超市外墙故意跺脚吓走几只懒洋洋的壁虎、数一数超市门口违停了几辆车、并想象交通警假如现在突然出现能完成多少抄牌任务,以及猜测今天会不会看到餐厅后厨那只匆匆跑过街总他妈能吓我一跳的老鼠,基本上这就称得上几个固定的节目了。假如恰好放上同一款歌单,每个景点甚至能有自己专属的BGM,这多少终于让我觉得没那么枯燥。基本上在这个阶段,我沉浸在某种类似贤者时间又难以名状的放空状态,所以行为上,又可能和一只习惯把自己雄性荷尔蒙撒满整个小区的公狗差不多。

最后回到家打开花洒,任凭水汽飘打在脸上,这是运动完最惬意的时候。闭上眼這一刻,仿佛身处大川之上,霎時孔子上身,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于是我知道,一天又他妈过去了。

百年未有之小迷思

见闻一则

「熔断」这个遥远而陌生的词汇,应该足够有理由当选2020年关键词TOP10。就连民航局也忍不住赶一把潮流,令人忍俊不禁。

「熔断」似乎也越来越不陌生了,号称百年难遇的「熔断」事件,伴随着各种黑天鹅振翅飞舞摧枯拉朽地在风险市场连番上演,吃瓜群众拍案而起,爱国粉红大呼过瘾。「熔断」不是一个特别的事情,有这个机制在,当然总有要用到它的时候。可是人们莫名兴奋使命召唤,觉得这样那样的熔断又有着某种天启了。人民的共识告诉人民:肺炎瘟疫是我们这个系统趋势的转折点,是压垮西方文明的最后一根稻草与中国崛起的历史标记。对这种共识的前半句,不能同意更多。在这个各种百年未有的历史当口,我不禁开始随风迷思,开始了对共和国往事的追忆。

回首改革开放的前十年,并没什么大动静,直到中国开始成为“世界工厂”。庞大的人口红利开始获得空前的释放,人们手挽手迈向希望的田野。丑妻近地破棉袄的追求一去不复还,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幸福悄悄降临,你要问这是为什么?狡黠的人们告诉你,党的领导为人民,解放区的天是人民的天,共和国的人民好喜欢。

中国人相信宿命论,认同存在即合理和天命所归。中国人也爱实用主义,数典忘祖之后,总是忘记还有因果轮回这件事。弄清因果关系,Respect Karma,很重要。

Respect Karma

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巨大变革,劳资关系地位的提升催生了工会。美国的工会组织在上世纪50年代达到高峰,会员人数在80年代初达到鼎盛,数量接近2100万人。然而瓦解和削弱工会力量就能给企业带来更多利润,这是现代资本主义的紧箍咒,是定律。于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工会被资方不断打压,渐渐衰落至今。Netflix近年热片《美国工厂》中,曹德旺就对工会表示出了商人天然的厌恶。一个工会,若能掌握工作和劳动市场特性,平均能让工会会员比非工会会员多出10-30%薪酬,华尔街怎么能不讨厌它。眼见美国的工会被架空了,釜底抽薪倒逼着制造业转向第三世界。

工会作为工人阶级最普遍的群众性组织,在中国是存在的,但它的功能有所不同,因为中国工人还无法成为一个与现代化大生产相联系的独立阶级。“中美合则两利”便在这种情况下。找到了历史的勾兑点。不光美国的制造业来到中国,中国也敞开大门拥抱世界,这其中标志性的事件是入世谈判。在现代中国总设计师的路线方针下,朱镕基在白宫草坪上热情洋溢地喊出了“I love American People”,经过不亚于今天中美贸易战的一场场谈判和极限施压后,美国终于同意,带着中国正式开始掺和全球财富分配链条。中美在这一刻,深深拥吻在一起,不能自已,发生了关系,咳咳。

这个世界的主轴是政治,供需关系只是这件大衣上的点缀。成年人的游戏总喜欢给简单的我要你给和你给我要加上层层的规则,冷战结束后的执牛耳者是个生意人,生意人的视野在于增加生意partner。一个讲究的生意人,会在选择合伙人之前全盘考察这个潜在伙伴的信用记录,资金能力,合规条款,Due diligence。中国也早已不再自我定位敌对关系,因为到这个点儿了,姻缘。美国人是来剥削中国人的吗?是,而且彼时的中国还很愿意被剥削,求剥削,因为国家实在太穷了。毕竟人家不带你玩,你就无法将巨量的劳动力变现,无法Cash out,无法得到刀乐,美国人用的钱,US dollar!

当然美国也可以选择朝鲜,假使如此金正日做梦都会笑醒,这举国的劳动力就可以用来换美刀了。当党旗一挥主体思想万岁,一座座摩天大厦会在改革开放的平壤拔地而起,一声声娇滴滴的欧巴会从穿着洋装短裙的高丽小妞嘴中迸出。时空画面一转,在中朝边境感慨对方竟能穷奢极侈到把玉米仍在地里喂鸡喂鸭的就会是中国人了。可见「识时务者为俊杰」只不过是Step one,那个愿意和你击掌为盟的人才是关键。把一个存在的游戏,借着影响力扩展到更大一点的地方去就成了全球化,就好像把一个局域存在的网际网络,连接到全世界去就成了互联网。

老局新解,有张有收,像呼吸一样有韵律。给世界带来新颜的,却不一定是个新的玩意儿。反正没人带你玩,没人剥削你,TM没局,没戏。

再回首。当年清廷几陷瓜分之局,是美国人调停施压,中国才免于被列强瓜分。时至今日,美国对华政策也仍然摆脱不了他商人的天性,和对这片土地强大的执着和愿景——“门户开放,利益均沾”。但这并不影响美国人继续发挥它浓厚的假想敌情节,那就是对中国变强后不履行义务的可能性保持警惕。这是源于对体制的不信任,这和商人讨厌工会是同源的本能,且不论怀疑是商人天性,谁让这个共产体制罄竹难书的累累前科呢。于是我们把市场的大门开一点点又关上,开一点点又关上。小部分人始终保持着对这个群体的优势,美国人也对这种开放的拖拉保持着暧昧纵容的态度,毕竟,有钱赚着,那市场开放的事就慢慢来。

中国入世后转瞬二十年又过去了,分手的时候到了。美国人看着自己的一身瘡,对这个疲倦的双标游戏开始厌恶。另一边厢,中国人满脑子阶级仇,民族恨。呼喊着林林总总那些街头巷尾自洽的逻辑,开始觉得天生我帅必招妒,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如果修昔底德的灵魂能够寄宿在某块石头,或是某本书里,他一定会因跨过这千年的等待终于能够再次临世作威作福而感到喜极而泣,掩面留下一串闪光的泪珠,就像藤原佐为一样。

如果人们相信的因是错误的,这个果就一定和人们的期望背离。除非你能够永远说服自己,什么样的果都是我要的。中国人可以相信有宿命这种东西,也可以为了美好愿景追求而将之化为某种信仰,但却不能不正视ego,更不能把信仰低俗化。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非就是历史的车轮TM再一次开始转动了。说到底,全球化是玩不下去的。或者说,这从来就不是vision,而只是个illusion。

我突然想起来,「熔断」其实并不新鲜,就是小时候常说的「保险丝」,也叫「易熔线」,是指当电路发生故障或异常,保险丝自身熔断切断电流,保护电路安全运行的一种机制。而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熔断」就是老家一楼和小伙伴们嬉笑打闹经过时,总不免心里咯噔一下内个墙上黑不溜秋的大铁盒。我爹曾吓唬我们,谁敢摸它就会当场触电死掉。

自此,每每停电,大人们沉着冷静地说着该派谁去换保险丝,就总是有个小孩躲在黑暗的墙角瑟瑟发抖,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处于崩溃的边缘。被各种莫名死亡的恐惧支配,一直是我童年的梦魇之一。追忆至此,不禁感叹原来自己打小就是一个天生的生存者,one tough motherfucker。

Don’t Dream It’s Over

Crowed House -「Don’t Dream It’s Over」,可能是80年代歌曲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副歌旋律之一。

1985年,一伙假装是澳洲人的新西兰小伙成立了一个摇滚乐队,叫Crowded House (挤屋合唱团/斗室乐队)。「Don’t Dream It’s Over」于次年发行,一举夺下美国Billboard榜单第二名。

小时候不懂英文,就知道Dream是做梦的意思,配合这首慢摇旋律里有点儿悬空的飘渺,听起来总不禁让人觉着梦境横生,即「白日做梦」。于是没事就喜欢哼哼两句「Hey now, hey now」,也不懂后面「Don’t Dream It’s Over」指的是什么。

后来长大出息了,会看点儿英文了,发白日梦的日子也越来越少,某一天我突然开始怀念起这首歌。起初我尝试直接翻译,「一切都结束了,他妈的即使是在梦里」,「他妈的」是我特意加进去的,因为我对突然发现这是一首如此负能量的劲歌丧曲感到失望。会英语,严重不靠谱。

但很快我就发现,这首歌的乐趣就在于「Don’t Dream」与「It’s Over」之间没有逗号。同时,约翰列侬1970年「God」的最后一句「You’ll just have to carry on. The dream is over」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情境参照物,「梦想结束」的概念瞬间扭转,变成了「不要放弃梦想,努力改变世界」,我又对英语充满希望了。

于是每个听过这首歌并喜欢它的人很自然地开始赋予他们心中对于这首歌的形象。Paul Young(保罗‧杨)与Sixpence None The Richer (啷当六便士合唱团)都对这首歌有过经典的演绎,你会发现同样的旋律却各自有着全然不同的诠释。

乐队主唱兼作词人Neil Finn曾经说这首歌实际上是他和他老婆吵架后写出来的,但他也说,「On the one hand feeling kind of lost, and on the other hand sort of urging myself on: Don’t dream it’s over」,所以给人一种「既失落,又想激励自己」的感觉。另外,「霍比特人」片尾曲「Song of the Lonely Mountain」也是出自Neil Finn。

考古学家曾认为音乐起源于语言,因为他们从来没找到原始人留下来的乐谱。但人类学家表示不服,他们说非洲部落连语言体系都没有却会敲锣打鼓,所以语言应该起源于音乐。但也许这样理解更好,如果把旋律和歌词看成计算机语言的0和1,那么当二者交互作用形成的这个难以名状的整体系统就是音乐。从这个角度看音乐真的是很高级,像极了量子纠缠,也许这就是为什么音乐充满了力量,因为说到底人们追求它给我们带来情感上的共鸣。至少于我个人而言,即使意志沉沦,只消这一曲春梦了无恒便总能振作起来。

这首歌的大流行背景也同样有着这种比「0」和「1」明显更为复杂高级的「纠缠态」,所以人们绝望时听它,失恋时听它,甚至苏联解体时也听它。我最近一次听到这首歌是在去年Netflix上映的《全裸导演》,剧中公司小伙伴筹集了八十万美金为导演签下认罪协议,当村西透的扮演者山田孝之缓缓走出夏威夷监狱时,豁然开朗的画面下渐出的正是这首穿越时光的旋律。所谓「经典」,既是许多人心中永恒的悬疑,也总能出乎意料的与时俱进。

「Don’t Dream It’s Over」到底该作何理解可能涉及复杂高深的量子力学,好在如今搜索引擎还是挺方便的。百度把它翻译成「别做梦,都结束了」,而港澳地区则有人把它译成「夢想不滅」。


其实写这篇文章,完全是因为突然看到被传了之前加入的光盐群每周荐歌活动的接力棒,这个群的氛围还算不错,虽然也没什么时间闲聊,但分享的内容质量都很高。如果不是因为这个荐歌活动,我也不会发现原来Crowed House在今年四月举行了一场对抗疫情的线上音乐会,若果也不会出现下面这个个人译制版了。

2020 Live from home, for the “Music From The Front Line” benefit concert in Australia / NZ

There is freedom within, there is freedom without
(人生而自由,天地也无常)
Try to catch the deluge in a paper cup
(所以灾难注定爆发,冰冷高墙终会倒下)
There’s a battle ahead, many battles are lost
(前方仍有一场恶战,纵使我曾败绩累累)
But you’ll never see the end of the road While you’re travelling with me
(但你我同游便一定能坚持到底)
Hey now, hey now
(现在此刻)
Don’t dream it’s over
(不要放弃你的信念)
Hey now, hey now
(任何时刻)
When the world comes in
(现实总是很残酷)
They come, they come
(当这样的世界来临)
To build a wall between us
(在你我之间筑起一道墙)
We know they won’t win
(我们也知道胜利终归这里)

Now I’m towing my car, there’s a hole in the roof
(拖着那顶上还有破洞的车)
My possessions are causing me suspicion but there’s no proof
(虚幻的物质和财富令人起疑 苦无证据)
In the paper today tales of war and of waste But you turn right over to the t.v. page
(今天的报纸满是报道战争和伤亡 但你却偏偏就翻到影视版)
Hey now, hey now
(嘿 听我说)
Don’t dream it’s over
(不要放弃梦想)
Hey now, hey now
(此时此刻)
When the world comes in
(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
They come, they come
(风雨欲来)
To build a wall between us
(高墙耸立)
We know they won’t win
(谁也不能令我们将胜利拱手相让)

Now I’m walking again to the beat of a drum
(我终于再次循着鼓声走向战场)
And I’m counting the steps to the door of your heart
(用尽力气一步步走向心中的终站)
Only shadows ahead barely clearing the roof
(只见阴影缠绕勉强露出屋顶)
Get to know the feeling of liberation and relief
(唯有如此才能体会真正的释放与解脱)

Hey now, hey now
(嘿 听我说)
Don’t dream it’s over
(不要放弃梦想)
Hey now, hey now
(此时此刻)
When the world comes in
(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
They come, they come
(山雨欲来风满楼)
To build a wall between us
(斑驳老墙几时休)
Don’t ever let them win
(不放弃 荣光便终归这里)

新版天朝通宝

基本上,我是个极度见异思迁的人。许多人觉得“方便好使”、“喜欢离不开”的东西,在我眼里尽是些玩一玩就算的玩意儿。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在这片神奇土地上即将发生的每一件大事产生兴趣。除此之外,我还是个极度厌恶风险的人。所以学习如何发现风险就成了我的一门长期必修课。于是在此起彼伏的吃喝拉撒和瞬息万变间,我开始对这个叫做DCEP的玩意儿产生了兴趣。

DCEP (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即是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对于DCEP的定义,摘选MBA智库百科

DCEP是中国央行基于区块链技术推出的全新加密电子货币,即央行数字货币。DCEP将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即人民银行先把DCEP兑换给银行或者是其他金融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DCEP的意义在于它不是现有货币的数字化,而是M0的替代。它使得交易环节对账户依赖程度大为降低,有利于人民币的流通和国际化。

推行央行数字货币对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的影响主要有三点:(1) 数字货币的运用或帮助央行对货币供应量及其结构、流通速度、货币乘数、时空分布等方面的测算更为精确,从而提升货币政策操作的准确性。(2) 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由于央行数字货币采用账户松耦合形式、减少了交易环节对账户的依赖度,由此带来和现金一样的流通性和可控匿名属性,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在更广范围内的流通使用。(3) 打击金融犯罪:在可控匿名机制下,央行可以对掌握的交易数据进行分析以实现审慎管理和反洗钱、反逃税、反恐怖融资等监管目标,提升金融监管效率。

“美元霸权终结者”、“数字经济新枢纽”、“社会改革急先锋”、“世界金融格局的重塑者”……如果将市场对它的美好向往打印成册,多半得用走一整卷卫生纸。总之,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公开推动并确认发行的主权加密货币,好像很牛逼。

人永远无法预测事情最终会变得如何,但这不影响我们去判断那些可以被确定的事 (focus on the certainty)。央行数字货币,是一场实现人民币双轨制的复辟运动,是一个全球最大金融实验的2.0版本。它最重要的目标,是解决和应对未来的超级通胀,以及在此背景下实现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稳定。

在理解DCEP之前,明白它横空出世的背景是必要的,也即所谓的“大气候”。明白人看事即是看“势”,绝大多数中国人看不见世界和中国脱钩的“趋势”已经成立,也更没想过下一场“大萧条”会发生在中国而其他国家只是“衰退”,除去金字塔顶端那九千万,这样不明就里的人们也有1.3 billion。简单来说,没完没了的烂日子开始了。很多人不信,不信也不想相信。虽然的确有那么一撮心理素质足够好的tough motherfucker,好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但当雪崩来临时大部分人仍然很脆弱,为此,政府很焦虑。

Mundellian Trilemma

就像美剧《Walking Dead》中一手创造Woodbury圈养着一票末世幸存者的悲情人物“总督” (Governor) ,为了让社区人民感到幸福安全甚至有希望,Governor必须不断地用谎言堆积和用情绪煽动来维持统治,我说他悲情是因为他是玩独裁被累死的。由此可见,如果愚民是每个国家永恒的政治命题,为了如何让人觉得永远幸福安全,美好生活蒸蒸日上就足够让人殚精竭虑伤透脑筋了。中国长期积压的楼市、债市、汇率问题,形成了一个不可能的三角。如何做到既要又要还要,从这一点看来,DCEP可谓用心良苦。先来看看DCEP的特点和它的应用推演。

  • 中心化:现在的钱放在银行,银行是中间人,中间人受制于央行,但实际上中央并没有办法实实在在的真正随时掌控银行和市场上的钱。DCEP就是央行直接把钱放进你个体的钱包,也就是收单路径中,从设计上数据直接去到中央而不是银行。
  • 无发钞成本:数字货币好处之一是免除实物货币的诸多费用成本,但也只是印钱存储运转流通回收等费用被省掉了,取而代之的成本费用将在商业交付中产生,也即某些大平台承担新中间人的角色。当然为了中心化这一条原旨服务,这些平台就必须控制为国有,比如BAT这些公司。这里面实际上是一种新角色的转换和赋予,至于里面的商业逻辑如何影响成本费用,that’s something unknown.
  • 完全监控:DCEP拥有毋庸置疑的可追踪性,对金钱流转的流向追踪将一跃实现24/7,等于你的每一分钱,mother matrix全能看到你怎么花,而不是像现金交易一样无法追踪。这个特别好理解,毕竟腾讯阿里早就把我们底裤都看光了。

央行数字货币的应用会是一个过程,首先政策规定所有渠道都需要接入接口,但是要让人乖乖把人民币换成1:1的DCEP,就需要许多不同的应用场景来完成,这些应用场景少不了微信、支付宝、京东,和字节跳动等国民级平台的接入和协助,他们势必深度参与DCEP技术路线研发和形成发展方向。同时这些平台也进入新的跑马阶段,谁能在这条新赛道上Runner Runner一马当先就很大程度取决于应用场景的创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商业支付收单路径中的设备维护、系统维护,人力服务等都将产生庞大的费用,DCEP载体产生的费用成本会如何影响它在商业支付过程中的商业逻辑就要拭目以待了。当然也不用担心银联这类公司会倒闭,它们会参与进整个链条里做些轻松而简单的活,谁让它们是国企呢。

总而言之,从DCEP落地运行的Day1开始,借助各种不同应用场景的威逼利诱,人民的币将在人民的主观能动下悉数回笼中央。中国人民,在经历了史玉柱二十年来脑白金宣传广告的狂轰乱炸后,终于将彻底体会到什么叫“今后商家不收钱收钱只收DCEP”。人们不禁想问,DCEP到底能干些什么?

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谁要购买进口产品必须得使用外汇券,这玩意儿在当时还不是谁都能随便拥有的东西。虽然DCEP与此有所不同,但承担的角色仍然未变。假设人们最担心的是,中国的楼市原地爆炸,那么为了响应主席“住房不炒”的号召,政府现在规定,以后任何人任何物业房产出售所得必须进入DCEP,因为它等同于人民币,任何人不能不承认它的法定货币属性。但唯一一个不同的是,DCEP不可以用来换黄金、钻石、古董,以及某些特定产品。要买房子,没问题,都得使用央行数字货币。假设我们要成交一栋价值10万/平方米的房子,很贵吗?我们来看看,全国人民九成拥有自用物业,人民财富八成被锁在楼市中。卖家10万/平方米买的,我就照样10万/平方米接下来。反正买来住的怕什么?打开你的手机看看,¥23.买菜、¥45.买五花肉,¥7,000,000.买房子,你的钱从此都带着后缀,因为政府都规定必须使用DCEP来成交。担心楼市爆炸,从此便是杞人忧天。

更妙的是,鸡蛋可以在一年内涨价一倍,也即是楼市可以不爆,生活日用品却蹭蹭地疯涨,你可能根本感觉不到。就算有一天你觉着你不需要那么多带着后缀的买菜买鱼买鸡蛋钱了,或者你干脆横竖看不惯DCEP,总之你想要人民币了,没问题。你会看到手机上有一个牌价,上面显示DCEP兑换CNY可能是1.2、1.5,或者2。对了,记着留些钱在DCEP里,那些卖菜卖鱼卖鸡蛋的商贩可能只收DCEP。

如此一来,楼市房价的下跌就可以和真正人民币的币值分开,因为它可以通过DCEP与人民币之间的浮动汇率来进行调节,从而避免因楼市暴跌引出的债务怪兽而导致的超级通胀。而同样重要的是,由此人民币在外部环境中的国际兑换可以继续维持,因为它将不再受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这个通胀并不是消失了,而是通过一种技术手段,把它锁死在人民的房价和物价之中。假使届时中美贸易协议仍在履行,DCEP还能够满足Phase-1中保持人民币对美元相对稳定的协议条款,简直完美。如此,人民币重回双轨制 (1994年朱镕基改革银行前),为的就是政府能够处理内部通货膨胀和楼价暴跌的影响。

当然你也仍然可以说,中国的房产物业在此之前就早已丧失了美元流动性,因为国家外汇管理局早就给人们上了配额的枷锁,除非你有喝风屙烟的本事,或者愿意冒着风险结交几个地下钱庄的倒爷兄弟,否则你是无法将你的“资产”变现成国际间流通的“资本”的。不能国际流通的“资本”就不是真正的“资本”,而不能变现成真正“资本”的“资产”诚然也称不上什么优质“资产”。国家一直通过严格的外汇管制来实现这种对资产流动性的封锁,但这还不够。所以时过境迁,鸟枪换炮。DCEP的崛起势必带来更加严苛的金融闭关,即便绝大多数中国人对此无感,也无法否认客观上人民币存在平行世界的违和感将越来越强。什么意思呢?假使你香港银行账户里有70万人民币,银行仍然可以保证给你7:1的比例来兑换成10万美金。同样的事情换作你那身在大陆的的远房表弟,他内地银行户口里的70万人民币将不得不因为层出不穷的应用场景逼着他把钱换成DCEP。即使你有一个倔强的表弟,也不得不举手投降,因为政府将会给出一个时限,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不换成DCEP的人民币将变成废纸。虽然这听起来像是什么危言耸听,但事实上极少有人会明白这里面的可怕之处。当然,大城市里总会多一些对此感到厌恶恐惧的人,但比起除大城市外的绝大多数地区也无非只是沧海一粟,毕竟在一个群情高亢的时代,要让绝大部分人的钱换成DCEP根本不需要太多花招。

由此可以参考印度废钞的启示,这就不得不提DCEP应用后的另一个效果,即一旦DCEP落地,本来在市场看不到的海量资金就会扑入市场,引发通胀。继而在这种通胀预期下,有钱人及贪官为能继续保藏价值,会将苦心隐藏的存量资金打入实物市场,楼市将被托住,同时古董、字画、钻石,黄金实物市场也将升温。数字时代的贪腐方式将彻底转为对实物市场的拥抱。如果印度废钞只是做到了清理贪腐烂脓的切割 (切完照旧),那DCEP显然更绝。这是每个人头顶悬浮的一把激光镭射刀,只要姿势不正确就切你一刀。因为DCEP对你的每一毫子儿都有着绝对的掌控,某天起你的钱再也藏不进枕头,也再也不能塞进你床底鞋盒里的臭袜子了。

原本你的是你的,虽然它也可以变成是我的,但要把你的变成我的得需要繁杂的步骤,这个步骤现在精简了,变成了一个按钮。在完全应用的场景下,DCEP对金钱的绝对掌控将史无前例,如果你能理解这对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意味着什么,也许你就能理解为什么西方一直不搞美元宝和美特币了。

在我有限的传统金融认知范围内,DCEP只增加货币存在形式,称不上是个创新。它只算是个舶来品,把旧时代的东西换上新时代的壳。清朝沿袭明朝的货币制度发行白银和制钱 (铜钱),两种货币具有同等合法性同时流通。民间小额零星交易使用制钱,外贸兵饷大宗交易使用白银。清初规定白银与制钱法定比价为白银1两合制钱1000文,一直维持到1820年,此后西方走私鸦片抵补贸易逆差,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到1840年,白银1两易制钱1600有零 (+60%)。个体手工业和农民买进大宗交易用白银卖出小额交易收制钱。利润总赶不上银钱比价波动,利益严重受损,“终岁劳作,薯芋充粮”。舶古通今,杂糅加工,作为本朝制造业强国真正的“核心能力”,央行数字货币,无非是新版的“天朝通宝”。

DCEP将给计划经济时配给每个居民的消费需求提供完全的应用工具,疫情来了你家几口人买多少菜需要多少钱全部由国家直接给你转账就可以了。中心化结构最大的意义仍然在于内部统需,反而可预见的对新市场风口乱象的失治,及技术安全手段的风险失控而招致的市场损失,轻则有限影响,重则撼动主权信用,谁让你把它和人民币背书绑一起呢?

最后,列举几个DCEP落地过程中和后续在社会上可能引发的乱象和陷阱:

  • 号称DCEP矿机销售(已发生)DCEP域名抢注炒作(已发生)
  • 围绕DCEP的假代币与资金盘炒作,假冒甚至直接冠名DCEP
  • 用虚假DCEP域名或APP吸引注册与法币互换充值
  • DCEP形态的传销老鼠会
  • 以拼多多天猫京东为山寨模型的DCEP SHOPPING MALL APP
  • 铁锤与市场净化潮

总之,人民币转账去DCEP是没有少一个子儿的,但当人们用DCEP买到的东西少了一半时,还能明白过来风险在哪儿吗?

百年未有之大赌局

人们说挥霍时间是无能的人唯一能干好的事,毕竟社会成功人士的一大标志就是我比你花更多时间在埋头赚钱。由此我总产生一个错觉:“我很忙,我没有时间”。虽然承认自己的无能并不可耻,但可耻的是我真的很忙真的没有时间,却也没有因此而真的赚到很多很多钱。

于是,在我每天碌碌无为却也仍能有时间关心天下大事捕风捉影的当口儿,手机上弹来一则群消息,一个关于金将军生死的赌局。我蓦地弹起挺直了腰。就像山鹰看见了兔子,豺狼看见了羊,身后沙发上瘫软的印记似是我伏击过的草丛,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那是成功的味道。

有关金将军的行踪猜测近来不绝于耳,各种内幕放料层出不穷,当事国有意回避话题的闪闪烁烁,更为东北亚局势增添了一层诡谲的纱。心脏搭桥失败之说一时甚嚣尘上,人们意识到金将军可能真的挂了。朋友圈开始流传一些段子,大家也顺理成章地对金妹妹产生了更大的兴趣。于是我饶有兴致地翻看着朋友圈稀缺的(国际)政治话题,一个泰国球庄在另一个马尼拉倒爷的朋友圈下留言:金昨死明官宣。精简凝练的六字电码甚至标注了时间戳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特务气质尽显。就连电话那头问起我那爱八卦的爹,他也竟平和地说,哦,死咯叻(死了呀)。

然后,我就在4月27日看到了这个赌局。这个赌约是这样描述的:“本月底之前官宣是否坐实金将军作古,‘是’即1赔2,‘否’即1赔0.4,取最先发生时间‘朝鲜官宣金将军生死存证’或‘2020年4月30日22:00’为截止时间”。有意思,很少有人或公司愿意公开呈现这样的合约。它的隐含概率是这样的:

Private GameOddsBookmakerFair
3.00033.33%31.82%
1.40071.43%68.18%
Implied Probability of the “Private Game”

庄家的Margin是4.76%,差不多等于Oddsportal.com上英超盘口的水位。一般这种冷门赌局,总价不超过110%就算很良心了。也即是说如果市场上真的存在这么一个赌局,那最起码它玩得过,因为利润抽水相对比较低。同时,这个赌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时效性。如果把赌局理解成一场球赛,那么它也有上半场、中场休息、下半场与伤停补时,但政治博彩的时间周期总是更长,例如一场总统选举或者一项立法议案,都早早就开出盘口,体育球场上的90分钟投射到人类的政治周期,可能就是一年甚至更久。除了博彩公司想多平衡彩池,其实就是因为效率低下,由此可见,毁灭地球的一定是政客。

因为这是一份为期3天的超短期政治赌约,赌的是朝鲜官宣的结果。而参与的事件可以分为两组,殒命和存活,官宣和不宣,两两组合,在我眼里它是这样的:

Private GameEventBookmaker
P(殒命官宣)33.33%
Σ P(殒命不宣or存活官宣or存活不宣)71.43%
The Events of the “Private Game”

也就是说,你不光要对金将军的生死问题做出判断,还得对朝鲜政府运作机制做判断,而且这个时间期限只有三天。要了解一个选择的价值,必须先了解这个选择映射概率空间里呈现出来的价格,只要预期概率比这个游戏给出的33.33%或者71.43%高就买得过了,也就是你算概率比别人算的更准,买便宜了。

那么政治概率到底能算得准吗?体育比赛中有大量基于过去结果的统计数字,也有无数的数据公司每时每刻在监控着赛场相关的一切。但回到现实,政治就显得太寒碜了,根本就没有拿得出手的可靠数据。根据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夜的隐含概率,直到进行投票计数,投注赔率才能与现实同步。

从历史数据看到,当晚特朗普的隐含概率一度曾跌至8%,也即赔率曾经飙升超过12.500,这代表市场交易者当时非常怀疑特朗普的优势。之后特朗普在俄亥俄州、宾夕法尼亚州和北卡罗来纳州等其他摇摆州表现良好,在密歇根州和威斯康辛州等地的表现也远好于预期。没过多久,希拉里的隐含概率就暴跌至10%以下,特朗普则飙升至90%以上,两位总统候选人在市场上换位,只用了三个小时,而实际改变世界趋势的交叉确认仅仅用了17分钟。这就是政治博彩的不确定性,仅仅因为特朗普当晚跌至8%的谷底并不意味着一切就已尘埃落定。如果将此与同年的欧盟公投之夜进行比较,会发现这种博彩交易市场上的绝地反转如出一辙。留欧的选项在周四时仍是赢得公投的压倒性热门,但却在周五的凌晨迎来了反转。

政治博彩给我最大的启示,可能就是这世界充满了谎言。假如有一家公司号称可以给政治事件进行统计分析,也许有公司会尝试订阅它的数据,但更可能因为很快被市场发现这些数据偏差太大,最后就无人问津。这不像体育比赛,公开透明的规则下的快速反应有模式有规律,而政治活动的主体是人,是人就会撒谎。这就是民调常常失效的直接原因,毕竟你永远无法给说谎带来的期望偏差订一个标准。就像那句美国谚语,Lies, damned lies, and statistics.

回看金将军,我打算找找类似的赌局。可就连睚眦必报肚里长牙的PaddyPower都没有这么个标的。这不太可能是爱尔兰人的一个疏漏,而是没人敢随便开罪独裁者,因为就算金将军是Deadpool的影迷,也绝不希望看到有一个属于自己的Dead Pool。何况交易所也没多少人真的愿意交易,它的公开信息实在太少了。好在最后,我还是在PredictIt上找到了类似的合约,它的描述是“金将军是否在今年末仍是朝鲜最高统帅?” (Will Kim Jong-Un be Supreme Leader of North Korea on Dec. 31?),这还是一个始于4月28日的新合约,很隐晦了,干得好。

PredictIt由于采用类似Betfair Exchange的交易所模式,只对盈利抽头和提款征收手续费。注意到它对所有交易设置了$850的限红,我是没有账号的,但如果只有美国公民才能实名注册的话,即是它尽可能赶走对冲套利,希望市场价格尽量不受影响从而比较真实反映交易市场的态度和热度。

The Price-Volume Chart of “Kim still N.Korea Leader 31.Dec?”

这个合约两天以来一小时成交价大致在($0.59-$0.65, $0.35-$0.41)浮动,当然这只是目前参与这个市场的交易者认为(妥协)的价格,打字这当下Buy Yes的价格是$0.65,Buy No的价格是$0.38。但这两个价格无法反映出真实的市场概率,也有人直接就用平均中间价来算。如果Buy Yes和No的两边Volume的比例权当一比一,画成线大概就是这样,交叉点E算是比较准确的真实市场概率,这里E对应51.18% ($0.518)。也就是说,PredictIt截至目前,“金将军到年底都能够保有他的铁王座”的真实市场概率为51.18%。

Market Cross-Price

有鉴于这个合约创建的时间是2020年4月28日,完全可以说它就是在全球关注朝鲜诡谲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新版恩恩去哪儿了。但人家这个合约期限有8个月,而且包含的事件更广。它在我眼中大概可能是这样的:

PredictItEventMarket
P(保有王座)51.18%
Σ P(健康风险下台or非健康风险下台) M,M=May, Jun, …, Dec48.82%
The Events of the “PredictIt”

上面“否”的事件中列举了两大主要导致王座失守的原因:“健康风险”和“非健康风险”,这里的“非健康风险”当然包括:“政权解体”、“权斗失败”,甚至“突然想不开不想干了”等等,但为了方便对照就干脆只以健康为分水岭。假定“健康风险”与“非健康风险”的权重比例是相等的,那么在这个集合breakdown里,描述为“因单月健康风险导致的下台”的市场概率记为P(健康风险)m = 0.4882/2/8 = 3.05%

理论上,由“健康风险引致的下台”包括殒命和存活两种情况,那么P(健康风险)m > P(殒命)m,由于这里讨论的“殒命”会带来“下台”的结果,所以要默认这个“殒命”是“殒命官宣”而不是“殒命不宣”。事实上“殒命不宣”可以实际发生,但将导致结果为“是”,所以会被归入“是”的事件集P(保有王座)中去。梳理一下,P(健康风险)m = 3.05% > P(殒命不宣)m,感觉很清晰了。虽然写到这里,我也不禁觉得真几把被我搞得有点复杂。

如此一来,能够看成从PreditIt得到一个新的合约姑且记作PreditIt*,这是一个潜在的虚拟合约,再假设我把原本那个私局也延长成一个单月期限的,那么放在一起就会是这样:

P(殒命不宣)Odd 11- P(殒命不宣)Odd 2
PreditIt*<3.05%>32.78>96.95%<1.031
Private Game33.33%3.00071.43%1.400
Comparison of Two Contracts

这两份合约将会承诺我无风险的回报,因为如果用它来套利的话,会是这样的:

OddsStakePayout
Original Bet1.4$100$140
Hedge32.78$4.27$140
Total$104.27$140
Hedging Profit$35.73
Arbitrage Calculate for Hedging $100

这是在告诉我,当我每在这个群私局中“否”的选项中投入一块钱,就能够从PreditIt*这个合约“是”的选项中稳定套出三毛六。我现在微信上正好有一万块,等于可以套出三千四,不不不,这是天赐良机,我还有银行卡,我还有股票,我,我他妈很快就从Illusion中醒来,就像水里的一串屁泡。虽然上天没有赐给我一个这样的盘口,但我还是得到了有价值的比对,在甚至故意拉长私局周期的条件下,此刻金将军“殒命不宣”的真实市场概率小于3.05%,而与之相对立的“否”则高达96.95%以上,这样看来这个私局提供的71.43%,显然太便宜了!

忽然,我又想起朋友圈那神秘的六字电码,它似乎在提醒我,人们总是愿意疯狂投注那些可怕的消息,但一涉及到死亡,没有人去清楚信源的可靠性。诚然,在实践检验真理前,政治博彩显示的数据也并无特别意义,人类社会本就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如果政治的底色就是谎言,太较真的人最后都得疯。理智在这一刻,似乎又重新回到我身上。但是,滚他妈蛋!谁也无法阻止一个已然洞察天机的我,因为我命有此财。我了然于胸又信心满满的,向着私局发起人,投注了一百块!

好了,我有点累了。接下来我打算躺到床上去思考一下我是否真的很忙和真的没有时间,当然如果谁有线索,欢迎来信告知。重酬,因为我很快就要发财了。

What happens in Wuhan stays in Wuhan

最近因瘟疫而产生的各种争执可谓多如牛氓,沸沸扬扬。其中,就争执病毒名称该不该叫做“武汉肺炎”可谓闹得不可开交。要解决分歧,首先咱得理解分歧在哪儿。这个问题,其实包含了几个不同层面的诉求和争执,“武汉肺炎是不是一种歧视”,“肺炎的发源地归属”,还有“禁止称呼武汉肺炎得用学术名词”。复杂的一比。

要搞清楚“武汉肺炎”是不是一种歧视,不如先来看看历史上的病毒家族。马堡出血热病毒,爆发于1967年的德国马堡;伊波拉病毒,最早爆发于1976年的刚果伊波拉河流村落;日本脑炎,于1934年在日本首次发现;亨德拉病毒,于1994年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郊区的亨德拉的赛马场爆发;立百病毒,于1999年在马来西亚北部立百新村的猪农间爆发;中东呼吸综合征,在2012年中东地区首次爆发;就连2015年中南美洲大爆发的寨卡病毒,也是早在1947年在乌干达的寨卡森林里的猴子分离出来的。诸如此类,1918西班牙流感、1968年香港流感、2003年福建流感,无不是于病毒首次被发现或爆发的地点有关。可见以疾病爆发地来命名一个疾病,一直是医学界的一个约定俗成的传统而已。那么,这种命名传统是否很恶俗很歧视,充满了对属地的偏见,和所谓不知道哪里来的偏见呢?

恐怕根本连一点点歧视的意味都没有。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让人们纪念当初瘟疫爆发的地点,去反思,去铭记教训。这他妈分明是件特别沉重的事儿,怎么就和歧视沾边了呢。有人会因为日本脑炎,就觉得日本人都是脑残吗?有吗?没有。有人会因为德国麻疹,就歧视德国人吗?有吗?不曾有吧。有人会因为香港脚,就歧视全香港人的脚丫子吗?有吗?

这个,可能还真有,有且仅被中国人歧视。毕竟真菌感染只喜欢盘踞在暖湿的南方,没能冲出国门走向亚洲,老外至今还不知道香港脚是什么,他们可能以为,这是Kung-Fu。

至于禁止称呼“武汉肺炎”而改用学术名词,若然如此,西班牙大流感应该立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历史中抹去,改称“1918H1N1”;香港流感应该叫“1968H3N2”;福建流感应该叫“H3N2+H5N1”;亨德拉病毒叫“1994HeV”;立百病毒叫“1999NiV”;马堡病毒由于也许受到生物界的冷落,没有一个现代感十足的名字,但也仍然坐拥“维多利亚湖马堡病毒属丝状科单股反链病毒”这么一个霸道的名字。总之,谁要是不喊学名,要么是傲慢与偏见,要么就是不学无术。

那么,“发源地归属”重要吗?马堡出血热病毒,来源于乌干达品种为Cercopithecus aethiops的一批实验猴,德国科学家为了研制小儿麻痹症的疫苗进口了这批带着病毒的猴子而不幸中招,应该改叫“乌干达猴子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目前普遍被认为来源于骆驼,看来应该改名叫“骆驼病毒”;伊波拉病毒,被认为最可能的宿主是果蝠,那就叫“果蝠病毒”好了;日本脑炎显然配得上“蚊子病毒”的桂冠,但是先来后到,登革热表示不服;亨德拉病毒曾一度真的被称为“马科麻疹病毒”,后来还是被重新命名为亨德拉病毒了,未解之谜。立百病毒宿主是果蝠,却和亨德拉病毒高度同源,果蝠与马顿时面面相覷;对了,“武汉肺炎”据说也是果蝠,果蝠突然感到忧从中来,肩上的担子霎时重了二百斤;事实上,大多数病毒现世的时间,已历数十年百年千年乃至万年,人类对病毒的探索之旅可谓况日已久,但大概还算是襁褓阶段。那么根据物种起源与大陆板块漂移学说,我看干脆都叫“非洲病毒”一了百了。只要晓之以理,聪慧明达的非裔世卫总干事谭德赛,是不会不答应的。又或者,还是咱们中国的叫法简单粗暴,禽流感、猪流感,差不多等于“鸟鸟病毒”,“猪猪病毒”的意思了。看来通俗好记,才是硬道理。

但是必须强调,中国政府既然规定大家不能叫“武汉肺炎”,得叫“新型冠状病毒”,那咱在中国就绝不叫它“武汉肺炎”。道理很简单,入乡随俗,客随主便。中国人去一美国餐厅吃饭,结账不给小费,可以吗?可以,如果受人白眼于你如浮云。内地开车靠左行驶,到了港澳得换成靠右,真不爽,不靠右成吗?也可以,如果车毁人亡于你如浮云。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公共厕所禁止冲凉,鼎泰丰点不了麦当劳。你问我为什么?四个字,政府规定。如果你仍就将信将疑,我只能相信,你一定很无耻。

我喜欢无耻,我一直幻想着有一天,公共厕所必须要求饭前便后要洗澡,鼎泰丰会用大数据扫描我吃麦当劳的频率来给我打折,一个无耻而又充满善意的世界。可在残酷的现实里,他们都各管各的,各自着冷漠。好像不在属地就不受控制,Fucking simple as that.

所以,再次提醒小伙伴们,在中国请记得改口叫“新型冠状病毒”,既然人家把这当政府规定,那么这就是最基本的尊重。但是咱也必须知道,在中国以外的世界,各人走各路,各人说各话,各人也做各事。

何谓令外守己之制,而不令己守外之制耶,岂非霸道,可乎?

中国的年轻人,总是苦大仇深,似乎天生使命召唤,或是和这个世界有着深深的误会。要不然,是不是“被误会”了(misunderstood to misunderstand)?要知道世界上不是只有两种人。不是这个“群体”认定的就是正常人,跟“群体”意见不合就要扣顶帽子。不吃麦当劳,就很Anti-America吗?但是又他妈很喜欢喝可乐,怎么办。不爱吃生鱼片,就算反日了吗?但是又好喜欢吃拉面,怎么办。这人如果是你,不如你来告诉我该怎么办,这社会会把你分成哪种人?然后,一分手女朋友就能把男友归为渣男,一辞职老板就可以说下属是个傻逼,一没钱民众就能怪政府无能。这种逻辑完全不需要思考,又快又有立场。你批评我写文章很烂,我就说你不懂文学。简单好用,不是么?

将此世界一分为二者,乃畏君知世有数种者。故凡不认同者,皆归恶类。因为这样玩,就比较方便拉拢你,操纵你。

“武汉肺炎”只是一个代号,这个代号是对中国人的警示,也是对全人类的警世。所以这不是要不要改名的问题,而是会不会忘记的问题。几十年后,子子孙孙来到武汉,他们会以一种很敬畏的心,来纪念说这个地方曾经有过一批英雄为人类而战,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如果后世能真正铭记教训,叫什么名字都无所谓。但如果人们是健忘的,又或者,政治遮羞促成的换代号是让人更容易忘记,那还是别改“武汉肺炎”这个叫法了,这就是以地名来命名疾病的好处和善意。

说到底人们还是应该多一点坦然。What happens in Wuhan, stays in Wuhan.

规律的沉思周期有益健康

足不出户已余月,突然发现,最近自己常常一坐在马桶上便陷入沉思。我用“突然发现”这个词,是想说明我平时的沉思环境有所不同,且频率较慢。其实厕所里沉思,别有一番滋味,末世的氛围甚浓。每当这时,我总是会幻想第三次世界大战是什么样子。

人类文明的过程就是武器升级的过程。武器,即是人类用来系统性杀人的工具。最早是冷兵器,然后是枪炮热兵器,继而是坦克飞机装甲武器,然后是核武器,一层一层升级。人类的武器升级和每一次的战争可能有一种必然的相关性,即是:上一次战争末使用的武器,一定是下一次战争开端使用的武器。

1883年,“马克辛重机枪”被英国爵士马克辛(Hiram Stevens Maxim)发明并注册专利,1885年马克辛在展示机枪使用后成立公司进行销售。“马克辛重机枪”的射速是550-600发/分钟,这令当时各国的武器专家普遍认为这种武器的发明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它极高的射速会过大的消耗和浪费军事资源,太他妈浪费了。所以最初的采购,仅仅是为了宣传居多。第一个采用“马克辛重机枪”的军事单位是1889年的新加坡志愿军,随后这款武器开始在英国军队中配发。“马克辛重机枪”真正初露头角是在1893-1894年的第一次马塔贝勒战役,英国以50人的军队操作四挺“马克辛重机枪”击退了5000祖鲁人,开阔地形的机枪火力网足以瓦解任何步兵冲锋的意志。英国诗人兼爱国主义者海莱尔贝洛克当时骄傲地写下:“不管发生了什么,我们已经有了马克辛,而他们没有” (Whatever happens, we have got the Maxim Gun, and they have not)。想来眼下疫情蔓延全世界,在此之前的某些国内小粉红,也大有英国诗人的风范啊:“不管发生了什么,我们已经有了Coronavirus,而世界(还)没有”。

真正让“马克辛重机枪”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性战争,是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俄罗斯帝国陆军总共购置了500挺“马克辛重机枪”,旅顺防卫作战中配合由铁丝网和壕沟精心设计的阵地,成了日本陆军的屠杀绞肉机。他们的做法是,不瞄准敌人,只从不同角度和高度进行交叉扫射,建立一个Crossover的火力网,导致仅旅顺其203高地,死伤日军五千人,这场战役从此为“马克辛重机枪”登上世界舞台中央拉开了序幕。随后,它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最主要的武器之一。由于马克辛的投入使用,战场上双方士兵谁都不敢抬头,以至于当时的战争形态就是堑壕战,也即是只能挖战壕对峙。对马克辛实战意义的误判,足以证明所谓的专家眼光,往往只代表了旧系统的迂腐,欠缺真正的Vision。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临近结束,坦克和飞机出现。坦克在最初的形态,就是个“大水箱” (这也是它”Tank”的由来),世界上第一辆Mark I坦克在1916年服役,每小时行进速度只有5公里/小时。坦克的出现是为了克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场上僵持不下的堑壕战局面。但是当时的坦克表现差劣,不可靠,也没有独立的悬吊系统。而最初的飞机,竟然是木制的,飞行员甚至直接掏出手枪在空中互相射击,你他妈能想象到这样一幅画面吗?

在战场的另一条线,1886年,德国首次人工合成纯净的芥子气,于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率先在比利时的伊普尔地区对英法联军使用。并引起交战国纷纷效法。当时身为巴伐利亚步兵班长的希特勒还曾被英国人的芥子气炮弹毒伤,眼睛暂时失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毒气伤亡人数达到130万人,12000吨芥子气被消耗用于战争。

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如何呢?德国名将古德里安,定中悟到了坦克的运用与编组诀窍,随后第三帝国便在此战术下发动“闪电战” (Blitzkrieg),飞机坦克第一次集团化作战。很快,德国便凭借其制空优势和地面机械化部队横扫欧洲,开创了立体战争的现代战争格局。1941年,德国纳粹为了更有效率地工业化屠杀犹太人,在欧洲启用毒气室,利用氰化氢和一氧化碳定期进行大规模种族清洗。同为轴心国的日本陆军,也在中国东北地区设立关东军防疫给水部,并在中日战争初期的淞沪会战、徐州会战、衡阳战役等大规模战役中投入使用芥子气造成大量伤亡。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什么方式落幕的?美国向日本扔下两颗原子弹。

现在军事界相信一个学说叫做“恐怖平衡”,因为核武器威力太过恐怖,任谁都不敢这么干,因为没有赢家,有实力的国家签核不扩散协议保证大家遵守游戏规则。你信吗?

1899年,波兰有个人叫做 Ivan Bloch (1836-1902),他除了是个银行家和铁路金融家外,私底下还是一个业余军事家。他写了一本书,叫做《未来战争的技术经济和政治诸种方面》(《The Future of War In Its Technic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lations 》),他的主要论点如下:

  1. 新武器科技(火药、改良来福枪、马克辛)使得军事中的步兵和骑兵冲锋是过时陈旧的。战争中强大的力量将会是一个壕沟战,而且闪电攻击和决定性的胜利可能会和过去一样。经过计算,拥有壕沟的一方将超越公开向地面推进的步兵四倍的优势;
  2. 工业社会将会必定借由委任大量军队决定结果性的僵局,这种战争没有办法很快打完;
  3. 战争将会演变为一场工业权力的决斗,经济全盘损耗,这种环境下将导致饥荒与动乱、疾病、社会组织的松散与自下而上的革命。

综上所述,这本简称《未来战争》的书准确的预言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将出现堑壕战,并且说明如果将来发生战争,形式上一定是“持久消耗战”,并由此将引发社会政治革命,看到他的预测有多准确了吗?消耗战、堑壕战,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政治革命,俄罗斯十月革命,德国魏玛革命,全中。当然,后来他还预言:“由于重机枪火炮的出现,将导致恐怖平衡,我所预言的那一场战争永远也不会发生”,结果不到2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响了。“恐怖平衡”什么的,脆弱无疑。“恐怖”,说穿了是没有办法真正“平衡”的,我拿着刀子威胁说杀了你哦,你拿着刀子威胁说杀了我哦,世界就和平了吗?现代人对核武器的理解,非常有可能还停留在上世纪70-80年代,sometimes naive。所谓一条条专家站出来反驳的理由,只会被一次次拿来进行改进和调整的参考。50年代美国就开始部署战术核武器,90年代俄罗斯已重点发展了更加实用的低威力战术核武器。截至目前,已知就有:核炸弹、核地雷、核榴弹、核水雷、核鱼雷、感生辐射弹、冲击波弹、三相弹,伽马射线弹,各式各款应有尽有,总有一款让你完蛋。所谓的“核不扩散条约”,根本无法维持成立。所以下一次世界大战,大家会互相扔原子弹吗?我的判断是,确定一定以及肯定。而且,连生化武器也会一并升级使用。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人类总觉得战争有正义的理由,殊不知这只是一种生物学现象。人类的战争只是在不断地演绎这种生物学现象,以不同的道德概念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而已。但说到底,它都是无义的,你看着地上两拨蚂蚁打架,会说哪一方是正义的吗?想象一下不久的将来,二十年后,也许是十年后,无论怎样,一想到下一场战争,“核冬天”绝不会迟到,就不禁悲从中来。沉思至此,有些用力过猛,我悲愤地闭紧双眼,捏紧卷筒纸,向这个世界投下了今日份的“胖男孩”。

It’s only about when, not how.